返回第九百七十五章 吃苦头(第2/8页)  大亨万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面。安良,你觉得是不是这样道理?”我安良想了一下点点头说:“就是这个道理了。还是周处长想问题想的仔细,想得深呀。”

    周处长听了安良的故事后说,可知事故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别说装修家室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社会上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现在车祸的事故最多,每年全国有几十万人伤亡,其次是煤矿事故也很多。但有时集会游行人多的场所也往往会造成事故。

    安良说:“这倒时常有听说。从我们国家来说,差不多三五年就有一次。”

    周处长说“所以我一般在人太多的场所不大逗留。特别是进口很小,人群很拥挤的场所,我看一下就走了,那种地方要是发生事故,你逃都没地方逃。我们在报纸上,在电视上常看到这样的消息:某省某地,在集会时发生事故导致几十个伤亡云云。我们记得起来的,建国以后发生的,比如1969年东海市体育场在举行集会时就发生过一次大事故,造成几十人伤亡。上世纪80年代的zj金华,在一次行灯会时由于拥挤,死伤30几个人。2003年在密云,也是一次灯会,由于一个人从桥边上摔下来造成互相拥挤死了30几个人。去年我们还看到阿拉伯国家穆斯林朝圣时在人群拥挤中发生几百人挤死压死的伤亡事故。

    “真是,鞭炮响时祸祟来。锣鼓声中会死人。”

    安良听了很有同感,他说:“是啊,有时候集会时会出大事故。

    “1959年在鹭江市集美海堤我也可怕地看到了这一幕,当场就死了七个人。”

    “一下子死了七个人?”小白好奇地问:“是开会?开会怎么会死那么多人?”

    “1959年,”安良说:“我在在鹭岛的杏林工业区一个工厂里工作,隔壁就是鹭江的著名学村——陈嘉庚办的集美学校,当时集美有六个中专和中学,有一万多学生,所以称为集美学村。现在那里已经是鹭江大学区了。

    “在六十年代末年代,当时的鹭江郊委把集美北面的杏林湾海堤以北的一大块海域也围垦起来。

    “集美——杏林海堤本是在57年前填起来的,是为了巩固国防方便交通的需要而筑的。当年的朱德委员长还专门为海堤题写了《移山堤海》四个大字高高地矗立在集美海堤头上。

    从60年代起,集美海堤和高崎海堤填起来后。在海堤上筑起了铁路和公路,使鹭江变成了半岛。内地的火车就直通到鹭江。但有了那一条做公路和铁路的海堤以后,当时鹭江市郊委领导,又进一步把西面杏林湾也围了起来,想把它变成一块能种水稻的良田。那时叫围海造田,把那块海湾围起来后据说能造出几万亩良田,种上水稻。能收拾几百万斤粮食。当时我们厂里也去参加了过这个工程庞大的围垦。

    “在海堤围垦成功要开闸放水的那天,鹭江市在集美海堤大闸旁召开一场万人庆祝大会。庆祝围海造田成功。于是在集美周边杏林曾营等工厂农村里的人,那天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呼朋喊友,抚老携幼,来到集美,去看庆祝围海造田大坝放水大会。大会开得十分隆重,由市里的领导讲话,郊区领导的讲话,还有民工代表讲话。大概会开好后还有文艺会演出吧,真是人山人海。那天我和我们工厂里的好多职工也去了。我们那到了那里,但见会场上红旗招展,广播里“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高吭嘹亮。人群如潮,非常热闹。到9点光景,大会主席宣布开闸放水,叫民工点着那海堤放水处的炸药包。把临时堤上的泥土炸掉准备把海水放出去。

    “当围堤总指挥在大会开到最后一个议程。大声宣布:“开闸放水——”一声令下,民工们一上炸药的时候,只听“轰!轰!”的几声巨响过后但见巨大的泥块从大坝上飞起来,接着泥块劈里拍拉的落下,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中,在万众欢呼围堤成功的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