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的目标(第2/4页)  乱世铮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海路尚未摸清航道,不能使用。

    陆路中,汉中通往长安的路线被曹魏牢牢把持,邓艾虽另辟蹊径却注定只能是辅助,不能过千军万马。

    其他二路,荀彧死了,另外一半的庐江却更坚固了,有消息曹丕将在那里建造新城加强防御。

    自襄阳北望,要么山峦叠嶂,无法走马,要么一马平川,敌我双方互相望穿。这样的场面,没有五十万以上的陈兵,根不能开战。

    综上所述,军方大部分人都觉得,此时不宜开战。

    刘妍心里有数,两位军师心里恐怕也是这么想的。故而她点点头“将军的也有道理,的确不能在实力明显不足的时候,拿士卒的性命开玩笑。”

    “殿下明鉴!”文聘躬身一礼,退回队列,紧张得连内衣都湿了。在没弄清老板要战要和的时候,贸然抛出自己观点,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何况,文聘进川之后,至今毫无建树。

    不过,刘妍显然是不会怪他的,因为文聘的那些理由,刘妍自己早就对徐庶和庞统都过了。

    如今军中上到军师,下到将校,都有人认同她的观点,让她很是高兴。

    一是高兴自己的想法有不少人支持,二是高兴今天在例会上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

    开会前,她怕属下们都太过冷静,一窝蜂地主张以静制动。敌不动我不动,实际上就是被动。虽然眼下被动是最好的选择却难免给人一种畏缩的感觉。这场例会会开得像当年刘璋在时那么窝囊。

    但现在不一样了,有正反两种意见出现,就会出现至少两条不同的队列,至少两个阵营。这样开会才热闹。

    有了周瑜和文聘带的头,众人纷纷出列,陈述自己的观点。总得归纳起来就两种,一种放狠话,兴兵勤王。一种表面置之不理,暗地里加紧备战。着着,观点不同的两派隐隐有了吵架的趋势。

    刘妍饶有兴致地听着,各自点头,都不反驳。实际上,她更倾向第二种选择,以静制动。

    理论上,曹丕称帝,谋士们一定会劝谏他给自己这个“前朝的公主”一个新朝的身份。这样,以后做文章就更方便些。

    可为什么对方一点针对性的动作都没有,以至于那边都黄初二年了,这边才刚得到消息。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理由,时候未到。他们还没有攒够足够的钱第三次南下。

    也就是,曹丕的这次称帝,一方面是为了继续还他爹欠氏族老爷们的那些债,更重要的是,他要替自己挣新的脸面,用以借更多的钱粮和兵源,再度南下。

    现在,脸面已经挣到了,钱粮和兵源还没凑齐。所以才会出现眼下的情况。

    看来对面庐江的那个新城,是一定不能等着他建起来了。

    但是,这仗不能以清君侧的名义去打,更不能把战线拉长,把事态扩大。刘妍心中默默地比较着,有些蠢蠢欲动。

    底下人争执了半天,发现老板坐在上头一言不发,双眼直勾勾地看着他们,好像看戏一般。只有徐庶和庞统两人发现她已经走神,开差了。

    于是,做老师的出来一弯腰“此时正值蜀国生死存亡之际,还请殿下速速定夺。”

    “……”刘妍稳了稳思绪,望向老师“诸君商讨许久仍无定论,倒叫宫为难。如今黄初年号已定,人尽皆知。想要与之抗衡,除非……”

    “罢了,此事既然没有定论,且方一边,宫听闻,曹贼拟在江北铸建新城,以为前线,此时恐怕城墙都立起来了。宫见不得他如此跋扈,诸君不妨来议一下,如何能将他这座新城弄塌了。”

    嗯?这个时候再打庐江?徐庶和庞统同时愣住,没想到刘妍会这个,他们都在等她除非后面的句子。

    “这……请殿下三思,此时开战,不是正好给对面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