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6章 中央的困扰(第1/3页)  东北之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6章中央的困扰

    “兴武,这个大总统还真是不好当呢。” 叶重在奉天闲得发慌的时候, 徐绪却跑到了府上向叶重大吐苦水。

    “表哥,你不是跑过来借钱的吧?” 叶重还没开口, 一边的许楠就狐疑地看了看徐绪。

    徐绪被点破了心事,脸上一红。

    “出去带小腾和小颖去, 大老爷们说话, 你在旁边说什么。” 叶重呵呵一笑, 这个大总统要是这么好做,不会连老袁那种人都焦头烂额了。

    “ 现在中央的财政情况怎么样?” 等许楠出去之后, 叶重问道。

    “ 用崩溃两个字来形容中央财政也不为过。去年遭灾的地方多, 国内水稻平均亩产量只有220斤左右, 小麦亩产140斤左右,大豆亩产160斤,玉米亩产170多斤, 棉花亩产(皮棉)30多斤。 这还是往高了算的。 ”徐绪道,“ 一些打仗的地方根本没法统计,还有一些重灾区活命要紧,也没那闲功夫了。 ”

    徐绪倒也是个务实的人, 被统计出来的江南一带产量普通要高一些, 在陕西,甘肃那些地方, 水稻亩产很少有超过200斤的。 一百二三十斤的情况也绝不少见。至于遭了旱灾的, 亩产水稻小麦十斤, 三四十斤也并不稀奇。

    “ 铁路方面, 在宣统三年(1911年)的时候, 民国总有9168公里左右的铁路, 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被洋人掌握在手里, 直接归交通部控制的只有可怜的660公里。 铁路的收益也没办法指望了。 从民国远年以来,国内倒是修建了两三千公里的铁路,不过仍然洋人控制的占了太多。 倒是兴武你的东北, 铁路公路建设迅猛, 而且控制权几乎都在自己手里, 这点着实难得。” 徐绪说话间不无羡慕地道。

    此时的东北, 除了晚清时期就开始修建的京奉路, 从秦皇岛到锦州这段尚且在英国人的控制之下外, 其他的虽然有有几段合资 的,不过几基本上都被东北政府直接控制, 尤其是收复了中东路 , 南满路, 以及向西打到北湖(贝加尔湖), 东北控制的铁路直接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从1911年到现在 的十多年里, 东北陆续通车的铁路达到3470公里以上。不仅总里程比起整个中华民国其他地方加起来都要高,而且控制权上也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 而从俄国境内抢过来的土地, 加上中东路这一段铁路, 里程就达到了2600公里左右。 从日本人手中接收过来的 南满路主线,支线加起来达到了1500公里左右。 此时叶重手下直接控制的铁路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500多公里。 这样的里程足以让中央交通部的那些家伙瞠目结舌。更何况由于东北工业的发展, 未来五年内, 在建中的新干线以及复线的里程也有3千多公里。 东北铁路的发展,称之为大跃进也不为过。 这些铁路不仅是东北工商业的生命线, 而且一旦碰到战事, 也是将东北军最快投送到战争地点的最佳运输方式。

    不过东北的铁路 别人也羡慕不来, 8500多公里, 其中有一大半是直接从日俄手里抢过来的, 真正自己修建的平均到每一年里面,也不过三百五六十公里罢了。

    “关税方面, 从民国元年, 到今年, 关税总收入是75410万元左右, 其中支付各种债务性支出就用掉了59170多万。 以前袁大总统还在的时候,地方上还不敢太过份, 现在地方上截留的情况是越来越多。 这几年真正到中央手里的关税不过三四千万元罢了。 ”

    “常关税方面就更不用说了, 整个民国, 中央能收到钱的也只有京师税务监督署 一年的720多万元.”

    “盐业税一年倒是有8900多万, 可被地方截留的就高达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