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部 尚书省听用 第二十四章 李世民(第2/3页)  大唐之奋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恩,晾成干?”“这。。。”房杜二人一时不能明白。

    “是啊,切成片,晾成干,放个一两年还是没有问题的啊!”王伟疑惑地说道,难道唐朝的红薯晾不成干?

    “此话当真?”房玄龄急切的道。

    “来人,”杜如晦也不吃红薯了大声喊道。

    “大人。”门外进来俩年轻官员和王伟一样穿着绿衣服。

    “去,买一百斤生红薯!”

    “呃,是,大人”那俩有点蒙。不明白堂堂杜相爷要一百斤红薯干嘛,不过还是恭敬地答应道。

    “这,这如果真能储存,这,这可就解决大问题了!”房玄龄激动地说话都不利索了。

    “贤侄,刚才你说此物要比谷物高产五倍?”杜如晦问道。

    “这,一般情况下能亩产三五千斤吧?,就是晾成干也有一千来斤左右,两亩地就够一家人三四口人一年的口粮了,虽然晾成干以后口味差点,但是最起码不会饿死人了啊!”王伟道。

    “这,亩产三千斤?这,这真能如此高产?那种植时有什么要求么?”房玄龄激动地问道。瞪着两个大眼就和程咬金差不多了。

    “据学生所知,此物种植简单,每年春天将藏好的红薯培在地里发芽,然后插秧就可以了,而且此物抗旱!非常适合江北大片土地种植!”王伟回答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听到此处,激动得满脸通红,杜如晦连连咳嗽,王伟连忙扶着坐下,倒了一碗茶,杜如晦喝下以后,气顺了些!房玄龄却激动地来回走动。

    一会就有几个侍卫抬着两大筐的红薯进来了,两个年轻官员还没来得及汇报呢,杜如晦就急切的吩咐道:“快,每个都切开,切成片,晾在这门前。”

    “是,大人。”几个侍卫答应一声拔出腰刀就动上手了!就跟对付阶级敌人似的咬牙切齿的切红薯。一个个薄的薄厚的厚,王伟实在看不下去了。

    给几位侍卫大哥求情道:“大人,还是找几个厨子来弄吧,这几位兄弟实在是做不了这种活计啊。”

    “恩,去找御膳房找几个厨子来!”杜如晦道。

    “是,大人。”几个侍卫如蒙大赦,其中一个擦把汗就跑。李世民要是知道杜如晦叫他的出自来切红薯不知道会是什么感受。

    王伟接过一位侍卫手里的刀,慢慢的把一个红薯切成均匀的几片,第二个还没有切完呢厨子就来了,一共来了六个,个个都拿着切菜刀。做事确实需要专业啊!看人家,六个人一百斤红薯不到十分钟就切好了,而且比王伟切得要好多了薄薄的又均匀。摊在地上,王伟现在已经知道杜如晦要干什么了,杜如晦要眼见为实!看看红薯是否能储存!

    凉完以后,王伟对几个厨子表示了感谢,并恭送人家回去后,来到房杜二人跟前:“二位大人,这可能要一两天才能晾干,晾干以后只要不淋雨放个一两年就没问题!就跟木耳一样呢,鲜的肯定放不住,干木耳能放好几年呢。”

    “恩,有理,玄龄兄,此时若成,应早作准备啊!”杜如晦兴奋地说道。

    “克明兄说的是啊,叔溢,这要是晾成干以后还能做种么?”房玄龄考虑问题很实际也很全面。

    “这也简单啊,挖个数尺深的地窖,就能储藏过冬天了,等春天拿出来就能用了!”王伟感到这很简单,没有什么的。但他却不知道当一个事物没有被理解的时候即使不可思议的!为什么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呢!

    “这真的可以么?”房玄龄看着杜如晦道,有点不敢相信事情会是如此简单!如果真和王伟说的一样那可是比流民之策对国家的功劳要大多了!这二位可是全心为国为民之人!能够一下子解决多数贫民的生计问题,如此好事当然是激动万分了!

    “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