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六章 马、粮、书(第2/3页)  始于太康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打算观察这段时间,看他的藏书馆能不能收集来书籍,再选择是否与他“合作”。

    “上次世子说,青竹书院的人可以随意藏书馆的书籍,外人需要花钱方能进馆对吧”隆景突然问道。

    “是啊。”

    隆景摇头道,“世子,一本罕见的世间孤本,和一本常见的书籍价值可不相同。但花同样钱便能看到它们,这是否不太合适呢”

    郑胜如有所思的说“确实如此。也许需要设置一些限制。分层、分阁楼,放置价值不同的书”

    他突然想起了前世看到的一些的情节,将什么藏经阁中的武功秘籍之类的东西,限制为达成一定条件后才可以得到。甚至是,用为门派做出的贡献来兑换。这些,似乎都可以尝试啊

    “那么,我们隆氏可以派人来青竹书院学习吗”隆景又问道。

    郑胜讶然,“当然可以”但,这是什么意思仰慕学问偷师学艺还是另有目的

    隆景满意地离开了。

    和隆景告别后,郑胜去了东边的十七里丘看了看各工坊的修建进程。

    位置在最南侧的纸坊已经开始运行了。现在这里的主事,正是原来的南乡郑氏纸坊的主事郑代福。

    现在,除了

    “制作”郑子纸外,郑代福手下近百的工人还要继续造晋纸,这是郑汶对他们的要求。毕竟,郑子纸只需要占用他们极少的工作时间。

    但现在他们造的晋纸,郑胜极不满意。

    所以,郑胜又给了他们一个难题造品质更好的晋纸。“就算品质比不上郑子纸,也必须向这个方向进步”

    于是,他每次到纸坊,都会问上句新纸造的怎么样了

    纸坊工匠们很努力,但进展却很慢。郑胜并不意外,如果他们能轻易地做出好纸,才是不正常的事。

    在离开前,郑胜又提醒了他们几句,要他们继续在选择原材料、改进工艺方向继续努力,他还模糊记得造纸术的一些改进方向。

    不提纸坊里发愁的工匠们。

    郑胜走马观花般得走过了以制作桌椅为主业的木匠坊、制作各种油料的油坊、主要生产农具的铁具坊。最后,他到了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地、十七里丘西北侧的活字印刷术的活字制作坊。

    这里除了原有的木匠,郑胜还找来了烧陶烧瓷的工匠、铁匠铜匠,让他们制作出各种材质的活字,比较哪种的活字最实用。

    制作这些小小的印刻,对工匠们来说是一件新奇的工作。

    不过,铁匠铜匠们在研究过木活字后,已经以先做模具、再往其中浇灌铁汁、铜汁的办法,“仿制出”了铁、铜活字。

    同样的,烧陶的工匠也做出来了泥质的活字。

    郑胜手里拿到了几本书,仔细对比了书里的文字,但丝毫没看出来它们是由不同材质的活字印刷出来的。

    他很满意这样的成果。

    “任据,常见的书籍印多少册了”郑胜迫不及待地问。

    “世子,我们库存的郑子纸数量也不过几万张,现在既要印刷古籍孤本,又要印刷常见的书籍纸张实在不够啊”任据苦笑道。

    郑胜皱了皱眉头,“你统计过新野公送来的那些书了吧,大都是些后人注释前人的作品。像这种类型的书,每篇只印刷一二十册就够了”

    郑胜拍拍脑袋,他痛苦地想着,实际上印刷十册都没地方放,而且,这样做很浪费排出的书版啊

    “这远远不够,返还的书册、青竹书院的学子用书、藏书馆藏书,粗略计算下来,每本最少需要三四十册。”

    “不需要这么多,学生们不需要读这些书。至于藏书馆,放十本足够了”

    郑胜想起了他翻过的几本书,都是两汉、魏晋文人的注释作品,像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