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哈瑞学《关雎》(第1/2页)  真好与哈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故事情节纯属虚构,看官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二天静好去哈瑞办公室单独上课,谈到关于文化对比和文化障碍的话题,静好谈了一些自己的感受:“有时候,我总怕自己说的英文意思大概都对,可是表达很可笑......因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讲不同语言的人之间交流,真像是隔着一条很宽很宽的河……”“河水往往越宽,流动就越急,声音很大,两个人交流起来,不仅要高声大嗓、挤眉弄眼,可能还要挥胳膊动腿地用上好多肢体语言......”“可是就算这样,也不一定互相全弄明白了,甚至有时候是互相全部没弄明白,但是还以为都懂了......”这些断断续续的表达,惹得哈瑞微笑起来。

    哈瑞说,自己教学二十年,也教过很多国际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静好你这样有意思的学生,你讲得太夸张了。

    静好跟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有一点紧张,以前上课,这种紧张是没有的,哈瑞对学生一直都是温和的,不催促的,所以她自己也不知道,今天这紧张从何而来呀。她对于自己会紧张,感到有点局促不安。

    两人讨论完功课,哈瑞拿出一个大笔记本,问了静好几个关于中文学习的问题,其实他的问题也是同样的好玩儿——“一个中国字,通常情况下,写多少遍,就大概会写了?中文汉字一共有多少个?最难的中文汉字是什么?最容易的有什么?......”

    这些问题哪有答案呀?静好笑了笑,十分耐心地一一做解答,在自己的知识所及范围内,寻找答案,还故意夸奖哈瑞的中文越来越好。哈瑞一高兴,又反问静好有没有特别头疼的英文问题想了解的。

    静好赶紧请教了哈瑞英文里关于that从句的几个容易出错的地方,哈瑞也耐心为她解答,最后哈瑞说,其实好多英国人也常常用错that,这的确是个难题。两人各有收获,都挺开心。

    静好翻看着哈瑞刚递给她的中文学习笔记本,无意中发现,里面竟然有两页,似乎是用毛笔,整整齐齐抄录了诗经里的《关雎》,字写得挺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明显每个字都写得很是费劲,而且每个字下面都标注着英文音标的读音,静好真佩服哈瑞——不知道他费了多少时间才写完。

    哈瑞很认真地向静好请教准确的读音,静好耐心教他读,又问他为什么要学《诗经》里的这一首《关雎》?这么多字,而且有些字挺难写的。还有,竟然用毛笔写的?

    哈瑞用英文回答说,是用“海绵”。

    静好一下子反应过来,他这是用那种海绵头的假毛笔写的,那种笔比真的毛笔好操控,一般人没有基础,也可以用这种海绵头儿的笔写字,但是没有一定基础和训练,直接拿毛笔写这么多字,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哈瑞又说,这个是中国人的爱情诗歌,里面有中国人的爱情观念的“灵魂”,了解一个国家的人如何看待爱情,是学习这个国家文化和语言的基础,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爱情,是他们民族和他们国家的文化与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静好抬头看哈瑞,觉得这个人,还真是很有趣,一把年纪了,竟还有这么单纯可爱的一面。现在,平常上课时、在图书馆里,或者是前几次在校园里遇到时,那个严肃甚至刻板的、让人捉摸不透的哈瑞不见了,他今天这种单纯可爱,和他那天非常认真却又傻乎乎地抻出脑袋,要看清楚自家门两侧是否有人路过,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