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第1/4页)  奋斗在90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0年代初,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互联网是个什么玩意儿,人们也没有智能手机,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就是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在莞城很多工厂里电视没得看,广播没得听,报纸也没有,因此信息是非常闭塞的。

    在这个年代能够敏锐把握政策变化动向,掌握最前沿行业信息的人都可以轻松发大财,迅速暴富起来。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开会传达上级政府的各种政策方针,各个政府机关的办公室都公费订了很多报刊杂志,因此在国家单位担任大小领导职务的人掌握的信息资源最多,这些人里头那些有想法的和勇气丢掉铁饭碗下海创业,一开始周边的很多人会觉得他们傻,端着铁饭碗有舒服的好日子不过,下海去做生意,脑子肯定是进水了,一开始下海创业肯定会经历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吃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多少次失败,在难以逾越的困难和打击跟前都想要放弃了,甚至都想自杀来寻求解脱,但最终还是咬咬牙挺过来了。

    没想到一大批日后响当当的企业和蜚声世界的企业家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这种就叫做先见之明吧。

    94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这一年中国才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正式迈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走过很多弯路,栽过很多的跟头,很多人的尝试失败了,但更多的互联网创业英雄在前人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中找到了正确的发展路径。

    1999年阿里巴巴才创办,2003年淘宝才出现,当然淘宝出现之前中国已经有电子商务网站了,但这些电子商务网站都还没有找到正确的盈利模式,一直在大把大把地烧钱,盈利似乎遥遥无期,钱烧得人怀疑人生,很多人断然互联网的泡沫破灭了,互联网是一个没有任何发展前景的行业。

    一些人烧完了钱,找不到后续的投资人了,无奈倒闭关门,一些人本来已经占据行业的领导地位,但是看不清未来,对互联网的前景缺乏信心不敢继续烧钱了,在黎明前退了出去回家抱老婆去了,马云却在此刻坚定并敏锐地把握住千载难逢的机会,推出淘宝,终于引爆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巨大热情,网购以燎原之势发展起来。

    不过在电商冲击实体店还是很遥远的事情,1993年到2003年还有十年时间,这十年可能也就是实体店的最后黄金十年吧。

    杨砺想在人流量集中的街道上租个位置相对比较理想的门面,结果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稍微好一点的门面都租出去了,卖衣服的,卖鞋子的,卖箱包的,卖各种杂货的,还有各类餐馆饭店,各家的生意看起来都挺不错。最后杨砺实在没办法了,退而求其次在人流旺盛的主街道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租了一间小小的门面,不到十个平方,租金房东要价两百一个月,交一押二,春季期间一个来月大部分打工仔都放假回乡过年了,没什么生意你可得想好哦,房东还不忘善意提醒杨砺。

    两百块一个月,二千四一年,这个租金真是便宜啊,说不定这一年的租金我半天的利润就赚出来了呢,杨砺在心里偷着乐,好像自己捡着大便宜似的,想想前世自己租门面开店的辛酸,好不容易想了很多促销办法把生意做出点起色,房东老板张口铺面租金就要涨个一万两万,理由还十分的理直气壮,说房价涨得这么凶我的铺面租金干嘛不涨,大家都在涨,这是行情,而且物价涨,什么都涨,我涨铺租合情合理,你爱租就租,不租拉倒,你不租,反正会有别的人来租,我这铺面也不会空着。

    一方面铺租不断上涨,另一方面实体店的生意被电商不断挤压,销量和利润都无法做上去,两头夹击,让小生意很难持久地开下去,杨砺几次开店都是这样子失败的。

    杨砺也曾想过自己买个商铺自己来经营不再受那些欲壑难填的房东们的压榨,但是他的命不太好,家里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