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熙宁大旱篇(第1/3页)  从陈桥到崖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匡胤对契丹人面露微笑,却不怀好意。有意思書院hei hei太祖朝,契丹人从没在汉人手里讨到便宜,他总在自己国库里转圈,想着用多少钱能买到一颗契丹人头赵光义对辽国大打出手,杀了很多契丹人,当然也死了更多的宋朝人,虽处于下风,可始终倒驴不倒架。宋朝是只长满了刺的刺猬,扎得契丹人手疼。赵恒很奇妙,看着最没用,可辽国人估计死也没弄明白,倾国发兵,打了个你死我活,居然变成小弟弟了赵祯可以保住所有需保全的东西。在他手里,宋朝一切都没变化。就算赵曙这废物耽误了几年光阴,也能延续着平稳。直到此时神宗皇帝登基。

    赵顼突然发现自己矮了好多辈,当时大辽国掌权的是耶律洪基的妈、算起来是和宋仁宗一辈的人,他得叫奶奶,连带着管辽道宗耶律洪基叫叔叔这是什么命啊最要脸、最争份的人居然偏偏掉了份儿儿皇帝都不算。。竟是孙皇帝

    神宗大怒,对群臣大发了通脾气说我管她叫阿姨成不和他儿子论兄弟好不好满朝文武都沉默。神宗狂怒,他前几天才和这帮人讲过一秘密,这秘密说出去了,他就和辽国人不共戴天,成了死仇秘密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死因。我们现在知道他是箭伤复发,医治无效。可在宋朝,这是国家最高机密,是官场禁忌,就算知道了也不能说而宋神宗第一次当众证实,他的高祖父就是死于辽国人箭伤当时他悲愤落泪,有仇不报,反而称兄道弟,这是多大耻辱。。

    现在兄弟也当不成,竟是孙子而这些满口仁义道德,动辄念着君忧臣辱、君辱臣死等口号的大臣们居然对此无动于衷

    尴尬中。老混蛋司马光站出来了,代表众多的仁人志士对皇帝说名份只是小事,重要的是平安。和辽国都是亲戚了。亲戚间叫几声奶奶是应该的名份是小事真想请老混蛋去翻他自己写的资治通鉴开篇总章

    如此这般,都已是往事了宋神宗投入到变法振兴国家的事业中去,对这些意气之争渐渐地不大上心,可并不代表他不把大辽国当回事。相反辽国始终是北宋君臣心里的最大噩梦。这噩梦之深,并不因近年来宋辽的平静及党项人的崛起、李元昊对四邻拳打脚踢、宋辽两国同时鼻青脸肿而改变。

    当然这也怪不了宋朝人,这是中国从古至今,到现在还没治好的顽症。中国有个习惯只要你曾达到达过什么高度,就会永远是什么高度。具体到战场上,只要被打败过一次。就有80可能成为终生苦手。如足球上的恐韩症、恐日症。它让我们总怀疑自己。总觉得前人、祖先比自己强太多。几千年封建历史里。万事开头都是要以“古人如何”说起。具体到宋神宗。他的雄心壮志就曾被人嘲笑以太祖神威。终生不能攻下太原。以太宗之能,尚有燕云之败。你小小年纪怎能口出大言,要威服契丹再具体到今日的中国,仍要讨论“古不如今”还是“今不如古”这样的白痴问题这样的问题需讨论吗不需要讨论吗其实只要看讨论的结果就有答案。即便得出了“今不如古”的所谓正解。难道你还能时光倒流,回到从前吗。。

    打败过一次,就会留下阴影。听着很泄气,可历史上是真实。如燕云大败、雍熙大败等败迹出现后,宋人心理一下子就全完了。由柴荣、赵匡胤以不败战绩培养起的民心士气突然间说不见就不见了哪去了呢。

    为什么同样是战争、同样是失利,看外国异族人的战争史,有很多打了100多、200多年,只要不胜利或没达到愿望就一直战斗下去,直至家园恢复。荣耀回归区别到底在哪堂堂中华上国,号称最讲气节的民族,为什么总是艰难奋起,却迅速萎缩呢

    这样的性格特点,在宋朝以前是没的。五胡乱华之时,我们也从没放弃过反抗、放弃过追求但大贱人赵光义上台后,这问题就突然出现了

    现在要留意的是,宋朝上下对大辽国根深蒂固的恐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