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安石离京篇(第1/3页)  从陈桥到崖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不起功名心和政治手段,并不会与心灵的纯洁相矛盾。∶有意思書院hei  hei最简单的例子诸葛亮为什么要让刘备冒雪冲锋、三顾茅庐的来请他王安石这样做,只能证明一点他是个想做番事业的人,也是个明白现实状况,懂得要达到目的,必须使用些手段的人。

    26ri,因御史中丞王陶举荐,吕公著、司马光2人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4月19ri,又任命王陶为翰林学士、司马光为御史中丞。随后,司马光就上了那份奏章,一共9个字。修身之要3仁、明、武;治国之要3官人、信赏、必罚。且他郑重地说,历经仁、英、神三朝,他都用这9个字报效国家。字数虽少,却是他平生所学的全部

    神宗皇帝有点发呆,鉴于司马光的鼎鼎大名和以往种种神奇表现,无论如何也不能小看了这9个字但要从这区区9个字里找出生钱救国的办法。。像还需要个向导赵顼私下里找到司马光,来点实在的行不

    行司马光说国家不是没钱,按年度总收入来算,己是华夏民族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了。之所以出现赤字,问题在于乱花。司马光提议要全面核查国家各项支出,定出来节省的具体部门具体数字

    皇帝眼睛亮了,这和他的想法完全一样。司马光准确找到了帝国衰败的焦点。接下来的事更让人兴奋,司马光立即投入了工作,他和滕元发配合,把现在的财政与仁宗时的1042年相对比,迅速找出了这些年奢靡浪费的地方。

    接下来呢20岁的皇帝摩拳擦掌司马爱卿,明天朕就下令成立设置裁减局,由你任长官,为朕把国家的局面扭转过来却不料如火的热情迎头就被浇了盆冷水

    司马光安静地说陛下。我没空

    “啊为什么”请想像神宗陛下惊愕的表情

    司马光回复以一脸的圣洁光辉臣有本书要写。先帝曾看过的,还赐名历代君臣事迹。它详细记录从古至今所有朝代兴亡之事,用来指导皇帝怎样治理天下。它是这样神圣、又是那样伟大,无论如何我都要完成它所以,找钱的事,您还是另找别人。

    神宗凝视了司马光很久,终于还是放他走了。这片刻间,这一对君臣对对方都有了些许了解。司马光果然是老滑头,一眼就看出了赵顼要干什么这太冒险了。很像汉武帝早期时召天下儒生进京议事,结果儒生们一拥而上,大放厥辞,把武帝的naai窦太皇太后惹火,把为首的武帝两位老师残酷虐杀。宋朝虽不至于砍头,可活罪也难免。在这种时刻,老混蛋只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站在一超然位置上,可咨询、可交谈。却绝不做第一只飞上枝头的出头鸟。。

    7月19ri。神宗朝名人、ri后被称为“护法使者”但实际却尽毁其恩师王安石的变法初衷,使得新党第二轮失败的吕惠卿被王安石举荐给宰相曾公亮,而得以出任集贤殿书籍编校一职,成为宋神宗的近臣。

    8月12ri。宋夏恢复榷场互市。

    9月23ri,江宁知府王安石二次进京,任翰林学士。

    现在来比较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人都以执拗、倔强、不妥协著称,不过一旦比较起来就会发现。司马光差多了,有三件事可参照

    1在长官面前王安石第一次进京当官时,曾和司马光同在包拯手下工作。某一天京城内牡丹花盛开。包拯一时高兴,请全衙员工喝酒。席间两位未来的大佬都声称生平从不喝酒。包拯正在兴头上,哪肯放过亲自过来劝酒。几番坚持后,司马光投降了,他举起了杯子。而王安石不管领导怎么说,不喝就是不喝。

    2在官司面前司马光的表现在濮议之争中己很清楚,此人绝不会硬挺到底。王安石不一样,他是个死硬派。第一次进京时,他当知制诰,兼责京城刑狱,当时发生了这样一案子两个少年是好朋友,一个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