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丰富型人的人性真相是透明的(第2/6页)  透视人性弱点22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无论多么敏锐的眼光,只要与物体距离不当,便不容易将焦点调到合适的位置。不能保持适当的角度和距离,观察人就无法发挥它的功效。所以人还是应该从各种角度来观察事物比较恰当。

    想看透别人的人,其实,别人同时也在观察你。如果你忽略了这一点,只顾观察对方,那你一定会招致种种失败。喜好谈论别人的人,在他的言谈举止中,同时也在接受别人对他的观察。人们从他批评别人的言辞中,就可以大致看出他的人性及人格。透视别人往往更像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自己也会受伤。还有一点要补充,如果情况特殊的话,也不必太注意别人的反透视。楚国有一个人,涉嫌犯罪,虽然宰相调查了三年,可是一直都不能判他的罪。他很想知道宰相的意思,但是身为嫌疑犯,又不好直接去问宰相。他忐忑不安,心想:“我到底有没有罪呢?如果我有罪,我的房产一定会被没收,为什么宰相一直没有采取行动呢?”他想了很久,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去试探宰相的心意。他拜托一位跟宰相很有交情的人去办这事。那个人见了宰相脱口就说:“那嫌疑犯的房子能不能让给我住呢?”他想如果宰相答应了,就表示这个人有罪,但是宰相摇摇头说:“不!这个人没有罪,这幢房子不能让给你。”当那个人要离开的时候,宰相一下醒悟是否是那个人让他来试探虚实的。那个人佯装不知情。但实际上,宰相已经输了一着,终于让那个嫌疑犯摸清事情的真相了。大多数观察人的高手,他们将对方的外表、服装及细微的动作为线索,巧妙地掌握对方的性格或生活状况。譬如,从对方的右手中指上有老茧,指头上沾有墨水,衣服的肘部磨得油光,可推测该人从事案头工作;又如看对方的背影,右肩下垂而且身上发出消毒药水的臭味,则揣测此人是牙医……通过对一个人的气质、个性、品格、学识、修养、阅历和生活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从一个人的情绪活动特征上,看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举动。历史上,齐桓公就碰到了几个能看透人心的高手。齐桓公上朝与管仲商讨伐卫。退朝后回后宫,卫姬一望见齐桓公,立刻跪拜替卫君请罪。桓公问她什么缘故,她说:“妾看见君王进来时,步伐高迈,神气豪强,有讨伐他国的心志。君王看见妾后,脸色即刻改变。这是一定要讨伐卫国了。”第二天,齐桓公上朝,谦让地引见管仲。管仲说:“君王取消伐卫的计划了吗?”桓公说:“仲公怎么知道的?”管仲说:“君王上朝时,态度谦让,语气缓慢,看见微臣时面露惭愧。微臣因此知道。”还有一次,齐桓公与管仲商讨伐莒,计划尚未发布却已举国皆知。齐桓公觉得怪,就去问管仲。管仲说:“国内必定有圣人。”齐桓公叹息说:“白天来王宫的役夫中,有位拿着木杵而向上看的人,想必就是这个人了。”于是命令役夫再回来做工,而且不可找人顶替。不久,拿木杵的人被找来。管仲问:“是你说我国要伐莒的吗?”他回答:“是的。”管仲说:“我不曾和你说要伐莒,你为什么说我国要伐莒呢?”他回答:“君子善于策谋,小人善于臆测。而小民私自猜测。我看君王你站高台之上,精神饱满,举止兴奋,这是准备打仗的表现,手指的方向又是莒国的位置,不服齐的只有莒国了,所以这么想。”如何?这种识人之术真是准确、严密而又合理。

    潜藏在人内心的冲动、欲望等,会通过言行表露出来,所以要了解对方意图可借观察言行,来读懂他的心思。虽然事实上,他的心意可能与你想像的迥然不同。有些甚至还认为人世间没有人能了解他呢。因此只要你能准确地抓住他的心,相信一定能获得他的认同。作为一个成功的人,最需要的本领就是能看透别人内心的意图,这种本领对于人事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准确分析出对方心思的本领,也是可以通过学习锻炼取得的。第一就是特别能活用以前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