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错误行为和过度防卫者的底牌是什么(第4/5页)  透视人性弱点22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积极的自卫反应。

    当然,不论这种“攻击”是多么积极的反应,其背后所隐藏的不安或自卑,与前文所提的“逃避”或“拒绝”的反应是相同的心理。换言之,攻击性的态度也是由于欲求不满,而产生出来的过激行为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心理反应,是以何种具体的行为方式呈现。一般而言,此类攻击性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直接攻击对方的行为,体育界的暴力事件是其典型范例。又如,体弱瘦小的孩子,欺负比自己年幼的孩子或猫狗等,亦属此类行为。

    第二类乃以言词、动作表现出来的攻击行为,例如,以高而尖的嗓门说话,或者语气狂妄嚣张。第三类攻击则表现于态度上,如在工作上经常被上司、同事轻视,经常被支使差遣的人,一旦离开了工作岗位,连走路都会威风八面,说起话来显得目中无人。

    现在,让我们深入探讨此类型攻击性心理,其背后所隐藏的弱点和自卑的来源。

    一般有攻击性态度的人,往往都有一共同点,即此类型的人平常皆属乖巧、内向。这也是为何诸多凶杀案发生后,让人议论纷纷“平常那么温和的人,为什么会……”的理由。

    这些人的自卑郁积在心里无法发泄,久而久之到达一定的限度时即会爆发。换言之,若遇到此类爆发性的攻击态度时,即可观察出对方潜在的自卑或弱点。

    防卫性的攻击乃是源于欲求不满所致。同时此类心理结构,通常是无意识的潜在反应,所以连他们本人也无法发觉自己的攻击性言行,实际上是因其欲求不满或自卑所致。又就其本质而言,攻击则是一种积极对外主张自己的态度。因此,有时也不一定会以对他人破坏性的行为而结束。就其比例来说,反而比平常言行激烈的人,发生的比例要高得多。

    有一个例子,每年到考试时,都必须有人担任监考员。在一般大学的考场上,通过观察考生的行为态度,即可大致判断出其成绩好坏。例如,考前绝大部分人都十分紧张,有信心的考生大多态度镇静,话也不多。表面看来,大声喧哗的人看似从容自在,但事实则不然,在其内心深处隐藏着自卑、无信心交织的紧张情绪,才会在无意识中以大声喧哗,将遏止已久的紧张情绪释放出来。

    总之,任何人皆不愿让人识破怕考不好的心情及不安的情绪,因此,才会故意放声地说笑,或以较夸张的肢体语言来掩饰。实际上这类行为也属于心理防卫的反应。

    最后是在态度上的攻击心理。企业界有些能力、智慧平平,但却靠着资历晋升至主管级职位的人,其态度常显得傲慢、目中无人。若是面对顾客,或在公共场所依然故我、傲慢不逊的话,即会立刻招来周围人们的鄙视。

    许多在某方面被视为能力不足,因而引起自卑的人,通常在拥挤的车厢中,会无视于别人的存在,用力推开人群;或在饭店里,以命令的语气对服务生颐指气使。对于这类人,人们冷眼旁观,只能以“滑稽”来形容。若进一步地了解其心态,不难发现,像这类人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态度,充分证明其内心隐藏着根深蒂固的自卑或弱点。

    一般此类型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心知肚明,于是尽量避免触及自我的人性弱点,他们经常无意识地不分对象,凡是目前与自己无利害关系的人,都会成为其骄傲、漠视的对象,以此来平衡心绪。这类型的人不时地告诉自己:“我很了不起”。若是不表现出傲慢的态度,即会害怕露出缺点而惶恐不安。

    因此,若能掌握此类型人的心理,便可应付自如。表面上须保持与对方认同的关系,若对方的行为太过分时,只消稍微提及与其弱点有关的事情如工作、业绩等,即可使对方略有收敛。当然,如果谈论过度,也会带来负面效果。所以,无论如何要若无其事,对准对方的心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