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东京大轰炸(第1/2页)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一本读懂日本史最新章节!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日本决定偷袭珍珠港时,就应该想到:挑衅者终究要面对来自于受害者的复仇之举。日本或许将珍珠港事件后所遭遇的美军突袭视为美国的报复,但对美国人而言,那不过是一场象征性的任务,真正的复仇时机还未到来。美国秉持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宗旨,在等待一个绝佳的机会,给日本人以致命打击,以泄心头之恨。

    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后,美国迅速做出反应。1942年4月18日,吉米·杜利特尔中校派出16架B-25战略轰炸机袭击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的油库、工厂和军事设施。但是这次的攻击只是象征性的,并未给日本造成重大的损失,美国只是想要日本明白自己是“睡着的狮子”,而不是“病猫”。

    为了一雪前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美国致力于轰炸机的研究。连续两年,都未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就当日本人深陷二战的泥潭,开始逐渐淡忘曾经在珍珠港与美国结下的仇怨时,美国的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研制成功。这种轰炸机的时速达563千米/小时,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续航里程为6430千米,打击距离达到2400千米,并能携带9000公斤的炸弹。单从飞行的高度与速度来看,就远远超过当时日本的所有战斗机。

    1944年6月15日和11月24日,美国先后两次派出B-29对日本进行实验性的突袭,不仅收效甚微,还使美国损失了150多架轰炸机和上千名机组人员。不得已之下,美军被迫做出战略调整,由实验阶段的日间精确轰炸改为夜间的地毯式燃烧弹轰炸。

    1945年1月底,美国陆航总司令阿诺德将军委任第20航空军司令部指挥官柯蒂斯·李梅少将负责对日的战略轰炸。此时年仅38岁的李梅少将,是当时美国最年轻的陆航将军,曾在对德作战中取得过骄人成绩。上任之后,李梅根据日本特殊的工业生产模式,发现了日本城市的弱点,如住房密集且多为木板结构、消防能力差和夜间防空力量薄弱等,在此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夜间地毯式燃烧弹轰炸的战术。

    2月19日,美国海军陆战队攻占了硫磺岛,为B-29赢得了轰炸日本本土的中转机场。李梅决定立即展开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当日,第20航空军的指挥部发出了将“试验性”燃烧弹空袭提到优先位置的新命令,并下令2月23日至24日发动对东京的第一次大规模燃烧弹轰炸。

    李梅同时还下令,除尾炮外,B-29上所有的武器均由燃烧弹替换。此令一下,全军哗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一决定太冒险了。但李梅信心十足,甚至还决定延后将计划呈送华盛顿的时间,自己承担此次作战任务的全部责任。战前的动员会上,李梅激动地呐喊:“我们要烧掉那些木板做的日本城市!让我们放一个日本人从未听过的大鞭炮!”参战的机组人员被他的激情与魅力感染,不再疑惑重重,全力投入到空袭的准备工作之中。

    23日夜,174架B-29轰炸机在东京抛下大量凝固汽油弹,东京约2.56平方千米的地方变成了废墟,美国出师大捷。当夜,裕仁天皇紧急召见前首相东条英机和其他政府要员分析战争局势。26日,东条英机回复天皇:估计美国人不可能再增加轰炸机突袭,甚至无法保持目前的攻击率。即便美国真的可以,这种来自两千多公里外的袭击,也不应成为打击日本信心的诱因。

    3月9日,日本军国主义“军人节”的前一天,东京街头一片繁华景象,人们互相问候着,以表达对战争前线亲人的平安愿望。另一边,美军正在李梅的统帅下,做着突袭的最后准备。傍晚5点34分,托马斯·鲍尔准将率领334架B-29“超级空中堡垒”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