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5,临别送行,蹊跷火灾(第1/4页)  特工狂妻之一品夫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倭寇这个词,对秦韵来说,应该算是个很遥远的词,提到倭寇,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抗倭英雄戚继光。

    不过可惜的是,大明弘治朝,戚继光应该还没有出生,还没有机会走上历史的舞台。

    秦韵原本以为这倭寇是明朝后期才有的,等她钻到锦衣卫的资料库,详细查阅过后才知道,倭寇其实从明朝初年刚建立时就有,并且一直伴随大明王朝的灭亡。

    正因为明朝的倭寇闹的太厉害,到了满清,才会闭关锁国,从此隔绝了与西方的交流。

    在一些明面的历史书籍中,提到倭寇,大家通常都以为是岛国的那些小矮子,可后来,许多历史学家研究,其实大明的倭寇,那些岛国的小矮子们只占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倭寇,是由明人自己假扮的。

    这些假扮的,有一部分是职业的水匪,另一部分则是走私的那些大商家黑吃黑用自己人假冒倭寇之名行事的。

    可要是上岸,烧杀抢劫的,那十有八九就是真倭,就是那些在岛国混不下去的落魄的武士,囚犯,水匪之类的,来到大明做这无本的买卖。

    这些小矮子们的凶残,后世国人都是亲身体验过的,而大明朝到了弘治朝,虽然军队人数也不少,可那基本都是卫所兵,这些卫所兵虽然名义上属于军户,可大多说白了都是拿锄头的农夫,更别说,许多卫所有许多军官贪污成风,吃空额,精兵强将很少,这也是,数千人的倭寇,短短时间就能占领那么多地方,而气势嚣张的重大原因。

    那日,太子击败了宁王父子,本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谁料想到,马上就接到了一份紧急军报。

    有大批倭寇在杭州登陆了,还烧杀劫掠,不管是为了当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是为了朝廷的脸面,弘治帝和朝中的一些重臣都不能置之不理。

    于是,在两日内阁的三位大学士还有六部的重要成员,以及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都齐齐在文华殿集合。

    不管是秦韵的品级,还是柳折眉的品级,都太低了,他们还没有资格直接参与此等国家大事。

    直到第三日,在奉天殿大朝会上,弘治帝亲自下旨,封柳折眉这位新科状元郎,新科翰林待诏为平倭钦差,并亲赐天子剑,负责协助当地官府卫所剿灭倭寇,平息叛乱,安抚民众。

    可这个平倭钦差只是个名头,它并不是官职,柳折眉原本在翰林院学习,但他现在有了钦差的名头,而本朝具有钦差之责的,就是都察院的众位御史,越是,他又在都察院挂了一个名。

    秦韵得知这个消息后,也知道,杭州府本地,既然能让倭寇杀上岸来,可想而知当地的吏治恐怕很不怎么样。

    柳折眉钦差的名头虽然能唬人,可要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当地一点人脉都没有,他这钦差总不是为了游山玩水吧,倭寇上岸的后果,总是需要杭州当地的官吏来承担的。

    到时,谁承担这个责任,里面必然涉及到许多利益纠葛,而他绝对不能去了就和稀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来回朝,如果不能给皇上一个满意的答复,一个办不成事的臣子,还会被皇上看重吗,说不定,就此会被打入冷宫。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可要办出名头来,不但需要勇气,还需要自保的智慧,官场上的刀光剑影,弄不好就是身败名裂的结果,偏偏大明朝是一个很注重官员个人名声的朝代。

    更别说,这次推荐柳折眉出任钦差的人,暗地里存的什么心,会不会在背后使绊子,都是很难说的事情。

    抛开己方的一切一切,那杭州现在可是战场,战场上那里有百分之百的安全,弄不好,是会真的丢掉小命的。

    对秦韵来说,不管是处于个人感情,还是政治目的,她都不希望柳折眉有所折损,可她并没有想法阻止,因为她知道,柳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