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9章:探马来报2(第2/3页)  穿越时空的霸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底崩溃。南明政权在左梦庚和多铎的清军双重夹击之下,风雨飘摇。弘光帝不思挽救,一厢情愿地“借满清消灭农民军”,自身毫无振作之意,一味满足于偏安江左。只想利用江南富庶的物质条件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其腐朽程度较之崇祯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弘光帝朱由崧酗酒好色,追欢逐乐,不以国事为念。他说:“天下事,有老马在(马士英)”,弘光帝把军国重事全部委托给马士英,自己则同一班佞臣干着昏天黑地的勾当。

    弘光帝朱由崧的荒淫在历史上可以同许多亡国之君相媲美。他刚刚登上皇帝的宝座就以“大婚”为名派出内官在南京、苏州、杭州等地挑选“淑女”。

    除此之外,朝廷中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依然存在,他们先是围绕着皇位继承人,接着又围绕着中枢权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加剧了内耗。

    南明政权的存在其实是一个组合体,朱家朝廷的建立只是为了维护一个正统,而朱由崧本人又是一个荒淫之人,只图享乐,不图政事。朝廷的腐败不作为从根本上决定了南明的失败。

    军阀各自为政,各镇军阀拥兵自重,坐观成败。清兵南下,他们争先率军归降,成为新朝的功臣,比如弘光帝就是被南明降将田雄活捉的。

    多铎大军刚刚朝南京奔来,南明驻睢州总兵许定国、驻河南总兵李际遇分别向清军约降。所有战役中弘光政权唯一的积极行动就是调总兵高杰至徐州,以制掣清军。次年正月,高杰被原南明将领许定国诱杀。

    一六四五年三月十三日,多铎大军抵达泗州(安徽泗县),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从容渡过淮河。十八日,多铎大军抵达扬州城下,遇全城军民抵抗,奈何无支援,二十五日城破。历史上血腥的扬州十日屠杀就此开始,四月九日,多铎大军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渡过长江。一路上,除个别将领拼死抵抗,其余南明各部望风归附,争相做新清朝的功臣。

    南明先后归降满清者共计马步兵二十三万八千人,人数是原清军的两多。更讽刺的是,投降的南明军队成了清廷攻打南方的主力军。

    满清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率大军打下扬州后,弘光帝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安危,他跑到黄得功的军营,以为可以安全,把整个京城撇下不管,而他的宠臣马士英也保护着太后逃到了浙江。

    弘光帝一跑,多铎大军自瓜洲渡江,镇江巡抚杨文骢逃奔苏州,靖虏伯郑鸿逵逃入东海,总兵蒋云台投降。

    此时南京出现权力真空。马士英逃跑之前调来几百士兵守卫皇宫和自己的府第,但是这些士兵平时作威作福,百姓早就恨透了他们,现在看到皇上逃跑,大臣鸟散,百姓群起杀死了守卫的士兵。皇宫和马府彻底对外开放,很多人涌入皇宫见东西就抢,宫中的珍宝、物品遭到大肆洗掠,有很多东西被扔到大街上。有人还进入马府,把马府的财物也洗劫干净。马府有一件屏风,上面缀满了宝石和玛瑙,老百姓打烂屏风,哄抢一空,据说随便一块就能价值几百金。

    但是也有忠义的百姓救出牢中北来太子(崇祯的儿子)出狱,扶其入宫,在武英殿即位。

    与此同时,很多官员也纷纷逃出南京。但是却有一个大将非常沉着,此人就是负责南京守卫的赵之龙。当然他沉着并非有御敌之策,他压根就不想抵抗。他命令手下关上城门,并贴出告示安民,那告示上的文字很简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南京已经交给大清。他这么做当然意图明显,他是在为自己将来投降捞取资本,在还没有投降之前,他已经在执行维持会的职能。

    多铎大军进入南京后,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及尚书钱谦益、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人剃发降清。

    占领南京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