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6章(第1/2页)  锦绣绒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锦绣绒华最新章节!

    卢义昌接到汪家的申购书,不禁摇头:“这汪家动作够快,手笔亦不小啊!看来早有预知。”

    “接下来肯定有纷至沓来的申购,大人,你看,如何权衡?”下属请示道。

    “就先按先来后到排序,你给我记下具体的日期、时间,让他们签字拿回执,我们存根,以免日后纠结不清。”卢义昌思忖片刻后道。此事利益纠缠过重,一定要谨之慎之。“等满额了,便停了申购,将名单立刻送至户部,让主管两淮盐政的户部侍郎琨宁审定。”

    “是,大人。”下属不敢大意,仔细的去办了。

    卢义昌定了思路,心中稍安,联想起远在京城的上司琨宁。年纪小小,便深受圣宠,跃居二品。手段果然不凡,新官一上任,便扩了盐纲,户部今年定要增收不少,也不知这上司是否好相与?不管如何,谨慎些总无妨。

    果然不出卢义昌,公告一出,扬州城内富商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拿着厚厚一沓银票涌进了使司衙门。

    不出一日,朝廷分配给两淮的十万盐引,一张盐引折合本钱、税银、运费,公收10两,也就是一百万两,很快便被一抢而空。然而仍有源源不断的商人,挤破脑袋想进使司衙门。

    卢义昌令人将申购人先后顺序、购买数量等公示在衙门外张榜处,并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附着相同内容的文书密封好,盖上官印,交给驿丞。

    迟来的人,无话可说,只能怨自己运道不好,不能早日听闻。

    但还有人不服,说卢义昌提前透露消息。但卢义昌从不受贿,身正不怕影斜,只道:“本官能做到的,便是如此。余下的,请户部定夺。”

    全国各地的盐引申购文书陆陆续续地到达了京城户部。其中两淮地区的到达得最早。

    坤宁拆开密密印着两淮转运使司章的封套,感慨道:“卢运司办事还真是缜密。”

    待看到整张名单,汪岐兰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第一行,坤宁不由的勾起唇角。汪氏,果然不简单。

    准噶尔战事持久不下,户部日日烧钱。作为新上任的右侍郎,他事先做了功课,觉得如今人口渐密,生计繁荣,适当增量,并无大碍,提出了各个盐区适量增发盐引的建议,元盛帝采纳了这个建议,没想到主业为布业的汪家,在扬州第一个冒了出来,并砸出这么多钱来,再想到汪氏与博泰大人家关系亲密的传闻,想来汪氏或许料到了户部这一步。

    汪氏之前捐出那么多的钱,可不是白捐的。真是冰雪聪明,亦不失胆魄,难怪吴勉对她如此珍视,为了她急乎乎的跑回扬州去。坤宁心中叹道。

    没过几日,陸撒纳病死、博泰彻底平定准噶尔的消息回传至朝廷,元盛帝大喜过望,正值坤宁在向元盛帝汇报盐引之事。

    “皇上是否将对扬州汪氏大力嘉奖?”等元盛帝平复心情后,坤宁微笑着道。

    “当然。”元盛帝颔首。

    “那奴才就替汪氏讨个实惠吧,”坤宁将两淮盐运使司呈上的申购名录呈上。

    看着那上面第一行名字,元盛帝忽的笑了,摇头叹道,“商人啊,还真不吃亏!”

    .......

    汪家的2万盐引在博泰班师回到京师的同时批下来了,同时为了嘉奖汪家多次捐助金军,朝廷还额外赠送了二千盐引。为了不多事,两淮盐运使司低调的让汪家人将盐引票子领走了,并未声张。余下的就按原申报的发放盐引票。

    就这样,难得开放的盐引申购就结束了。汪家占了两淮份额的一大块,而且凭盐引票正式经营起了盐业。

    很快,汪家迅速收回了本金,一年内还清了票号的贷款,再以后,每年的厚利稳稳的进入汪家的库房。以此为本,汪家买下几家商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