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渠王接受了秦城送过去的礼物,也做出了不出兵的承诺。可是,就在秦国大军集结在东、南两个方向的时候,义渠王出兵犬丘,并且攻下了一座小城邑。
相比起以前,义渠王的这次军事行动没有对秦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可是被义渠王这么玩弄于鼓掌之中,秦牧无论如何都咽不下这口气。秦英刚刚大胜归来,需要好好休息一番;白雨生在南阳盆地测绘地图,一时半会儿回不来;秦武镇守巴蜀,同样也分不开身。算来算去,也就只有兵部尚书秦壮可以调动了。确定了人选,秦牧当即就把秦壮叫了过来。交代了一番之后,秦壮带着五万秦军向被义渠国攻下的那座小城邑出发。
正如秦牧所想的那样,秦壮很轻松的就攻下了被义渠人占领的城邑。随后秦牧下令秦壮率军对义渠继续追击,力求将义渠在秦国境内的据点一一扫清。连着半个月,每天都可以接到秦壮传来的捷报。可是秦牧从秦壮的捷报中却读出了一个让他心神不宁的讯息,那就是每一次秦壮拔除的据点,从中所缴获的物资和人口少得可怜。就在秦牧打算命令秦壮领军归来的时候,却得知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秦壮和数万秦军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秦牧当即命令秦源带着锦衣卫先行一步,随后让还在壅城修养的秦英带领大军向北进发。
秦壮是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这一点秦牧是确信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义渠这些天的失败只是在演戏,他们的目的是引诱秦壮一步步的走向已经布好的口袋阵中!一想到这里,秦牧不禁恼怒自己又被人在智商上鄙视了一波,对义渠人的憎恨又多了几分。因此,秦英接到的命令一天比一天急迫。但是当秦源的侦查报告摆到了秦牧面前的案几上的时候,秦牧不得不命令秦英大军回撤。
秦源在报告中说秦壮和五万大军已经找到了,他们在河套地区的黄河南岸边,只不过所有的人已经死了。秦源还特地强调,战场上没有看到敌军的尸体,只有秦军那已经被秃鹫和狼群啃食的残破不堪、几近腐烂的残肢。
当看到全军覆没这个词语之后,对于上过战场的秦牧来说,那个画面自己都可以想象。大夏天,五万多具尸体杂七乱八的隐藏在半人高的水草丛中,远远地就可以闻到冲天的恶臭。各种动物成群结队、昼夜不停地啃食着暴露在外的躯体。当晚风吹过,柔软的水草被吹弯了腰,那鲜红色、暗红色、黑红色、白色等等若隐若现、交相呼应。秦牧归国以来,何曾受过这种委屈?这可以说是秦国这些年以来经历过最惨的一次失败了,让秦牧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义渠的国力。
中原各国目前的国力指的是土地和人口,人在土地上耕作,土地产生粮食养活人。随着土地面积的扩大、人口的增多、生产工具的改善,养活这些人口所需要的土地、劳动力便会下降,而多余的人则会被组织起来建造房屋、修筑道路、保卫国家等。之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完成每一项生存活动所需要的劳动力不断下降,进而衍生出不同的阶级、不同的职业。秦国目前的国力优势不是说卫鞅变法改造了工具,让秦国只需要花费很少的人口和土地就可以养活成倍的人口,而是让秦国通过不断地开发荒地、制造人口,这才有了比列国更强大的国力。
相反,义渠是游牧民族,逐水而居、随牧而行。他们的国力自然也取决于土地和人口,可是他们的土地是用来给牲畜提供食物,他们再把牲畜当做食物。如此一来,他们所养活的人口取决于牲畜的数量。对于牲畜来说,它们对于土地上作物的选择范围远远地大于人所局限的那几种。也正因如此,义渠人对环境的要求、对土地的痴迷远远小于中原人。自己一直以来用对待中原人的法子对待义渠人,着实是用拳头在砸棉花枕头!这次的失败就在于自己忽略掉了“游牧”这两个字,义渠人的数量可能远远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