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 一生二(上山下乡的人更懂的)上(第1/2页)  每晚一个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一天前,杨青教授收到了一封平信,信是从本城的弋江区阳光中学寄来的,寄信人自称是阳光学校的校长,名叫鲁平平。

    阳光中学是4o年杨青教授下放工作的地方,他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五年,对那里,杨青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于是,杨青认真地读完了这封信。

    鲁平平说的,正是杨青下放时的种种情况。阳光中学位于施加山上。山下有数十亩水稻田,杨青曾经在那些水稻田里插过秧,割过稻。杨青读着读着,眉头就皱到了一起。

    “我们这里,由于市区加快了大城市建设的步伐,即将要拆迁了。学校的行政班子想起了当年在这里工作的许多老同志,你们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学校决定邀请您和另外几名领导,来这里度过一个愉快而又惬意的假期。请杨教授在百忙之中拨冗前来。”信中的措辞尽管客气,却又饱含着浓烈的官腔。杨青有心不去,可沉积于他内心之中的一个声音在劝他,去吧,去吧,离开那里这么久,距离又是那么近,到现在,也没有回去看过一眼呢。杨青决定打个电话,和鲁平平联系联系再做决定。信后,附着阳光中学的办公室电话,杨青按照号码拨了过去,电话旋即被接通了,里面传出一个轻柔的女音,“喂,您好,阳光中学,请问您是哪位?”

    杨青忽然就喜欢上了这个邀请。他是学外语的,对于西式的电话问候方式,马上就能体会得出。看来那个山顶上的学校,在几十年的变迁中,早已不再蒙昧和阴暗了。

    杨青定了定神,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正要提那封信,对方马上热情地叫了起来,“杨教授,杨教授,真的是您,没想到您会亲自打电话过来。您能抽空来我们这里吗?如果您能来,那么我们这一次的怀旧活动就会更加有意义。对了,我就是学校的校长鲁平平。”

    杨青嗯了一声,再有两周,自己所在的师大就要放暑假了。反正离得近,去看看也无妨,要是有什么不如意,及时地回来就成。于是,杨青和鲁平平敲定了去阳光中学的日期。日期定在7月13号,也就是杨青这里放假后的第二天。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去阳光中学的日子。这天一大早,杨青就收拾了一下行装,向妻子高燕嘱咐了几句,就出了门。高燕知道杨青的去向,也没有阻拦,还有一年多时间,杨青就要退休,这个时候,让他出去散散心也好。

    7月中旬的早晨就炎热得要命,杨青坐在出租车里,叫司机开了空调,他则从衣袋里掏出了一张老照片。照片是黑白的,上面有五个人,四男一女,背景是一个山坡,山坡上绿树成荫,四个男人站成了一排,杨青在左侧,那个女孩屈膝蹲在了前面,几个人怔怔地看着镜头,脸上都毫无笑意。

    那个时候的自己,是那么年轻懵懂。杨青在心里感叹了一声,却不急着将照片收起,而是继续端详着另外四个人。女孩叫杨秀凤,回城后做了报社的编辑,现在已经退休了。站在杨青身边的是刘大峰,已经不在人世。另两个,一个后来做了个官,还有一个不知所踪。做官的叫汪家正,不知所踪,是个上海人,叫许兴木。

    杨青拿出这张照片,是因为鲁平平嘴里的怀旧之旅,将与这张照片上的几个人有关系。只有他们,才是当年的下放知青。如果不出意外,杨青将会遇到杨秀凤和汪家正,甚至还有许兴木。

    不知不觉中,司机停了车,回头叫了声到了。杨青这才收起照片,放进衣箱里,向司机笑笑,付了4o块钱的车费,下了车,拨通了鲁平平的电话。

    鲁平平听说杨青已经到了,迎到了学校门前。山还是那座山,只是后来增添了两幢教学楼,因为是假期,校园里看起来空荡荡的。杨青环顾着学校的时候,也没忘了鲁平平,他向鲁平平的这次邀请表达了谢意。鲁平平看起来3o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