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都城长安(第1/2页)  强汉未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管苏旭喜不喜欢在汉武帝的治下生活,他都不改变不了这一事实,所以他需要做的是怎么才能在这位雄才伟略的大帝手底下活的更好,而除非苏轩想要做个普通的古代人,否则他就必须要面对汉武帝。

    而且既然上天将他扔在了这八百里秦川,处在这个世界的中心,怎么能够不去长安城看看呢。

    长安是大汉的都城,自西周建立丰镐二京与此,开启了长安十三朝古都的命运,自汉高祖五年迁都至此已有六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长安毫无疑问是大汉的中心。

    苏轩所在的南陵乃是孝文帝太宗皇帝生母薄太后陵邑,乃是应在太宗陵墓霸陵南侧得名南陵,而霸陵的得名则是因靠近灞河而得名,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就是《鸿门宴》中“沛公军霸上”的霸上,也就是后世白鹿原,苏轩前往长安的时候还去看了一下,刘邦的十万大军已经不在了,现在那里驻扎着大汉的棘门军,远远看了一眼苏轩就离开了。

    长安城的平面图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东城墙平直,西c南c北三面城墙多曲折,尤其是南c北城墙更为突出。看上去,南c北城墙的平面,与天上的南斗星和北斗星很相似,因此后代有人称长安城为“斗城”。

    这是因为长安城是在秦朝废墟上新建的城市,高祖五年在秦兴乐宫基础上修治长乐宫,由栎阳迁都于此处理朝政;七年又修建了未央宫,所以一开始西汉的皇帝是在长乐宫办公的。

    如果我们去看未央宫和长乐宫就会发现长乐宫是要比未央宫大的,那么为什么现在皇帝住在未央宫呢?这就和吕后有关系了,刘邦死后吕后临朝执政,吕后自己搬到长乐宫中不走了,皇帝没办法只能搬到未央宫中居住,于是自此未央宫成了皇帝办公居住场所,而长乐宫就成了太后皇后居住的地方了。

    刘邦死后到了汉惠帝元年才开始修建长安城的城墙,到了惠帝五年才完工,因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西南两处凸出的地方,正当二宫之地,只能避开。

    未央宫和长乐宫均建于龙首山顶部,居高临下,雄伟壮丽。展现天子的权力和威严宫殿必须要居高临下,所以长乐宫和未央宫的位置是必须修建在那里的,所以只能是城墙避开长乐宫和未央宫,龙首山在长安城南部呈西南—东北走向,因此未央宫和长乐宫便一个偏南,一个偏北,由此相应地造成了南城墙西段要偏南于东段。

    而在长安城的北面就是渭河,当初长安城的建造者们便考虑到渭河河患和城墙地基的稳固问题。为了避免城市遭受渭河河水泛滥侵袭,城市北墙距离渭河距离较远,北城墙距离渭河在1200米开外,另外,城区范围也不能越过渭河南岸一级阶地与河漫滩的界限,如若越过,建筑物地基恐有不稳而导致坍塌。所以北城墙基本与渭河南岸一级阶地与河漫滩分界线一致,也成了最曲折的一面城墙。

    为迁就二宫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造成了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的形状。

    所以说至少是现在中华民族还没有那种方方正正的强迫症,这是因为汉初是黄老当政,儒家还没有起来,更别提后来的宋明理学了,对于这种礼制方面还没有强制的要求。

    长安城一共有12个城门,每门3个门道。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c清明门c霸城门,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c安门c西安门,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c厨城门c洛城门,西面自北而南为雍门c直城门c章城门。

    苏轩这一次就是从东面的宣平门进入,长安城中的百姓也称之为东都门,之所以走宣平门是因为从南陵过来刚好面对的是长安城的东面,而古代素有南面称孤,北面称臣的传统,所谓坐北朝南北面为尊,长乐宫和未央宫就坐落在长安城北面的东西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