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的解答-来自一个法医(二)(第1/2页)  惊魂:厂房诡事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罗布泊位于新疆东南部,那里原本是一片湖泊,70年代初渐渐干涸,如今只剩下戈壁、盐碱滩、沙漠。罗布泊曾是原子弹实验基地,60年代中期,彭加木就曾主动请缨进入罗布泊,寻找研制核武器所需要的重水。不过,我们要说的故事与第三次科考有关,前两次就一笔带过好了。

    彭加木的第三次科考源于1979年中日合拍《丝绸之路》,其中有一部分要拍摄罗布泊。当时,由于罗布泊涉及军事机密,所以便由中方中央电视台担任拍摄任务,但开拍之前需要中国的科学家们先探路,彭加木正是其中一员。待考察结束后,彭加木心想,外国的探险家写了许多关于罗布泊的书,中国人却鲜少有人深入,于是他后来就把想法报告了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院又报到中科院,中科院又协调军队,1980年,一份正式的文件批准了这个计划。

    也许大家又会奇怪,为什么要报批呢?前面说到,罗布泊当时涉及军事机密,如果没有得到军队的特殊通行证,任何人都不能进去。

    1980年5月2日,科考队从乌鲁木齐出发,直奔新疆军区马兰基地。科考队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马兰基地准备。军队专用的午餐肉罐头、酸辣茭白罐头、榨菜、大米、挂面、面粉等等全部从部队上买。没有部队的帮助,科考队无法在罗布泊里活动。马兰基地还为科考队配备了一部电台。这部电台由4名战士负责,在一个代号为“720”的地方,放下3名战士建立一个电报接转点,另一位名叫马大山的战士则背着发报设备,跟随科考队。

    然而,深入罗布泊一个多月后,彭加木留下了一张“我去找水”的纸条后就失踪了,当时军方派出了飞机、汽车、数千人地摊式地搜索,可一直没有找到彭加木。在这二十年中,许多传言开始出现,或说彭加木被外星人接走了,或说彭加木叛逃苏联,或说与某项秘密工程有关,所以人间蒸发了,甚至还有传言彭加木的失踪跟一种复制技术有关。

    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对那些传说并不陌生,亦曾好奇真相究竟是怎样的,直到我见到了那具干尸,采集了样本,深埋的答案才渐渐被我挖出来。

    身份之谜

    我要如何鉴定干尸是不是彭加木呢?

    若是在以前,我恐怕无法完成任务,可随着dan鉴定技术的发展,法医已经能够通过dna比对,得出死者是谁的答案了。

    那么什么是dna呢?

    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主宰了人的一切特征,人所有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dna里,dna存在于人体各部分的细胞里。亲属之间会有相似性,就是取决于dna,可dna与指纹一样,尽管亲属之间的dna相似,但都有独特性,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人拥有一样的dna。即使人与人之间的99.9%的dna都相同,但剩下的0.1%差异可能不同,组成dna的物质是碱基,0.1%的差异意味着有300万个碱基是独特的,在微观世界里,如此数量的碱基足够区别身份了。

    在这个年代,大家对dna技术已经有所耳闻,我就不赘述了,让我们继续回到故事当中来。

    首先,我要跟大家解释,为什么既要取下干尸的头发,又去采集干尸的骨骼与皮肤,难道只要一样不行吗?答案是当然不行了。如果那具干尸真是彭加木,那么干尸在沙漠环境中就待了26年。尸体那样地常年暴露,细胞核中dna有可能已经受到损伤,而毛发中可以提取线粒体,线粒体也含有少量的dna,由于线粒体dna是环状的,与线状的核dna相比,它更加不容易破坏。

    说了头发和皮肤,那么骨骼呢?

    法医在处理死亡时间较长的尸体时,通常都会采取骨骼来进行dna鉴定,不过死亡时间过长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