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欢(第1/2页)  那些年,那些离婚的人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年过了,转眼正月十五也就来了,昨晚上网无意发现周六就是元宵节。1357924?6810ggggggggggd心中略惊,怎么这长假就快结束了?狐狸三月在日本有重要工作,忙碌即在,年前到现在。二十几天腻在家里。竟忘了马上又要

    我总不能理解那些常年两地分居的婚姻,昨天沈阳网友咨询。年轻时冒然嫁给二婚有孩男人。十几年两地分居。男人每年回家加起来十几天,这两年刚刚调回本地,小

    三携着肚子出现。男人确实不在乎小

    三的肚子。然而折腾了大半年。小

    三要死要活,上月还是诞下了私生女,男的倒也不提离婚。反正第一房的女儿已经二十,现在的正妻儿子十四,小

    三十。二房妻子四十。奔五十岁的男人。两次婚姻,三个孩子,这劲头和摇滚半边天差不多了。你说他离不离婚有什么值得好急?

    十几年分居,每年回家十几天。也不见得给多少家用。凭添了多少财产。女主说这些年也早就适应了,隐约知道男人在外面,只是没去抓什么证据,直到小

    三自己顶着肚子上门吐槽。

    女主说自己是包子,我怎么觉得“心大”占了首要。

    如果不为是为了不得以,万不可长久分居。但是那个“不得已”,需要有个限度,部队服役这个我之前反复说过,旧话不提,只说这为了营生或其他理由两地分居,是不是分久必合,苦尽甘来?

    曾看过一段话——“我这辈子都在不停的奔跑,不停的逃离,我以为我不在乎,因为没什么是不能被代替的,直到遇见你,我不想跑了,你是不能被代替的,从来都不是谁的影子。”

    遇见你,我不想跑了,为你留下,一则我心里从此只有你,另一则,我从此守着你。

    好像我自己并没有多大说服力,毕竟我也有双城生活,两个闺蜜也曾经过一段时期两地分居。

    娘娘家的欧巴刚结婚就去厦门读研,由于是军医,虽然在本地,时常要演习,去外地演习,部队军事活动说走就走,且不能电话。幸亏娘娘有异性领导同事关心,好军嫂的自述材料里记录——两岁的女儿望着厨房里忙碌的爸爸,好奇地问“妈妈,这个陌生的叔叔又是谁呀?”

    娘娘家的表叔数不清,做军嫂一个人吃苦,承担整个家庭,幸亏娘娘手腕活络,得了诸多“陌生叔叔”的帮衬,别家军嫂,大约没有这一路情节。

    戴剪秋老公在金融部门,也曾因发展去外地三年,尽管每周回家,戴剪秋两三岁的女儿也有公婆不甚情愿的相助,那些日子总是难得,出门吃个饭也要请假提前安排,孩子一感冒发烧,责任全在她这个当妈的身上,你总不成让在外地的曹总随时请假回来看孩子吧?

    等他回来,路上大半天,孩子差不多打针吃药混混好了。

    我这个人注定没有一个人带孩子的能力,偶尔两天可以,长年累月,不是累疯,也要灵心崩溃。幼小的孩子多费心费神啊,大半夜生病往医院急诊,又是风雨又是雷电,上下楼再没个电梯,呃,想想真是可怕极了。

    那末,雇保姆或有娘家爹妈帮衬就少了压力?孩子到底管谁叫爹?还真当有陌生叔叔关照多么荣幸?常年得不到父母十足的关爱,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父爱并非母亲一力所能替代,我不相信单凭电话、视频里的影子爸爸能培育出深厚的亲子关系,一个男人,十几年坚持每年回家个十天八天,在他心里,他把这个家,这个妻子,这个儿女能放在哪儿?!

    指责一个男人多么多么不好,时常忽略另一面有个女人一直迁就包容,如不是这个女的太过能忍,太过心宽,何至于男人潇洒到十几年不用想着经常回家?别说调回去千难万难,你t不是从月球前往海王星!

    必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