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八章 台湾镇守府(第1/3页)  永历之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过了二十三转眼就是年,这个年王浩待在家里好好陪了陪新婚妻子。在这边也算是有亲戚走了,按规矩初二他还带上婉儿去岳父家拜年。大家都是住的宿舍,所谓上门就是下了二层小楼然后走进隔壁那个楼。如今各只队伍散布在几十里方圆内,再搞篝火晚会比较困难,民政改了办法,他们除了发下去一大批棉布和咸鱼外,还给每个家庭分了一个半圆的银币。一圆的银圆全部用到外面,半圆的已经在桃源开始流通。不过半圆银币成色没那么好,控制在含银八十九到九十。这样的钱搁在大清国也是最纯的银币,除了比不上bj户部里的雪花银。一角钱的银角子也做出来了,重量就是一圆的十分之一,纯度只有七成八。这钱不往国外发,专门就做辅币。好多民队自己组织了新年晚会,放在年三十大家不乐意,一般都放在初二初三,几十上百户凑在一起热闹热闹。

    过了年初五,王浩开始带着大伙开会,林文豪也从基隆赶来,所有司,副司和少校们开始讨论今年的规划。几千年来中国政府没有预算,他们只有决算。桃源今年开始尝试做财务总结,同时开始编制决算。这事儿所有人都没经验,大家都是习惯先挣再花,没钱忍着,所以几个穿越客打散在各司里,协助大家做预判,玩怎么蒙的准的花样。这事还是挺新鲜的,等到预测收入汇总上来,一百四十七万六千这数字还是把大伙吓了一跳。今年总收入是七十万三千多两,明年再翻一倍还要出头,不管能不能实现都挺振奋人心。另外从今年开始,用钱都是按照圆统计,这数字看着更吓人,收入预测一下到了两百零五万圆。第一年做预算肯定也做不准,反正方法先推广着,后面再慢慢改。

    一月底会有一次大规模授田,已经有四千多户国人有这个资格,加上前面已经建的五个农村和四个渔村,这次民政预计要一口气成立四个乡,二十几个村,民政分级已经成熟了。这个地方讨论了很久,最后王浩坚持的政府下乡也算说服了大家,以后真正驱动村庄,管理农户的不在是县级政府而是乡一级。后面成立的乡,将来还会有镇。镇就是繁华的乡、放大的乡,比如以后桃源乡发展繁华就会成为桃源镇,乡镇一级会成立乡公所。公所下为细分户籍、土地、税务、警务、林水(山林水利)、兵役、宣教七股,如果是繁华乡镇还要加上工商股。股长为从八品文职,下面有两级文员为正负九品,文员暂时不设数目按需设置。县一级,除了对应乡一级的七个股分设七科外,还要加法务科,如果土番众多加设番务科。

    法务科暂归县令管理,等以后会被剥离,台湾将来的县令不会有司法权。科一级主官为科长,警务科称警长,兵役科称县尉,这两职只能由退役军人担r县尉受县令和动员司双向管理,科长同乡长为正八品官。八科(或九科)中林水科、兵役科、税务科三科为重,科长依照资历可以提升为从七品。县官以后定称呼为县令,正七品,大县可以授县丞(副县长)一到两人,但必须要兼任某一科科长。

    按照明清官职体系,一个县里有品级的官员不过三到四人,有编制的吏员(无品不入流)十人上下,县里再征召百十个衙役捕快就统治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一县,几十号人当然没办法处理几万人的管理工作,所以他们把行政管理权大量下放到乡村两级的乡绅头上,这有个名头叫县政不下乡。台湾正好相反,从村长就是官员,一个乡大概四五千到万把人口,官员就有十几二十人,再加上文员数十当然能管得很细。付出的代价是官员行政开支要占到农税极大的比例。

    这个玩法放在大清国政府得饿死,内地普通的县基本就是靠农税活着,普通的县征集那点农税,绝养不起这么多政府公务人员。这次设官职的时候,对明清旧体制稍微懂一点的,像林文豪,方毅之几个都对这么搞持保留态度。王浩倒是觉得台湾将来农税是小头,就像另一世干脆把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