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六十章 经济战(第1/3页)  永历之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打海坛镇战船闯进淡水河口后,王浩特别重视临近的清国据点情报工作,距离台北近的有三个据点镇守府一直没关注:海坛,澎湖和安平。说起来这是个误区,最开始的时候是逃难跑到桃源没合法身份,恨不得躲远着点。等到合法了有身份了,福州、厦门的工作又快速启动,当时觉得福建工作已经铺开了。实际上福州还能凑合着辐射海坛镇,但是澎湖和安平,那是自成体系的。他们民政上归台湾府,军事上归台湾总兵又叫台湾镇。这个总兵衙门就设在原来明郑的老巢,台南的安平城堡(原荷兰人热兰遮城zeelandia)。所以二月王浩指示李浩成立了台湾处,专做岛内和澎湖情报工作,他想看看这几年台南那边大清国到底搞成什么样子了。

    “大人,台南那边没什么变化。属下已经亲自带人去过,按照清国官府图册大约两万七千多丁,实际上差不多也是这数。”另一世施侯爷在台湾有大量田地,台湾人丁不够,他在厦门等地招募过几批壮丁输送台南。现如今施侯爷没几天就病倒了然后又上了天,李浩觉得这几年台南最多也就招募了千把丁壮,再减去这两年偷摸回福建的,一加一减等于没变。

    台南大清国设的三个县绝不会超过七八万人,户均两个人出点小头,大量的户都是一个壮丁没家属的钉子户。这事真是没办法,打老郑家起就一直重视能干活的壮丁,当时岛上男女比例差两倍,等到大清国也没好哪去。大清国在台南更奇葩一些,说是设三个县,可三套县班子全部龟缩台湾府城一个地方,其他两个县城和底下乡村都是自个管自个。

    “按照清国的规矩,在台湾的不管兵丁还是官吏只能干三年,到期马上调回,又不让带家属。基本上来台湾的都是待在厦门拖够半年才过来,提前半年就走,三年的官最多待两年。”老郑家投降的时候,降表上写着一共有二十六万七千亩的田和园。田指的是种稻子的水田,园指的是种杂粮或者甘蔗的旱田。情报司的探子们已经走了台南六七成村子,他们认为那边熟田至少抛荒了两成,因为人力不够,越来越多的水田被放弃改成种甘蔗。

    这下王浩恍然明白了。难怪以前看史书说康熙统一台湾后,前面三十年一直靠大陆运米供应台湾官吏兵丁。桃源种了地以后,他开始明白这时代农业生产,还为此疑惑过:甭管台南户数再少,那里可是一年三熟啊,随便种点地多养活一万几千人也不算难事。现在搞清楚了,人太少地太多,不管地主还是官府肯定逼农户种省事的啊。甘蔗比稻子省事多了,又不用插秧也不用浇水,就靠天上下点雨就行,最多产量低点。

    甘蔗这东西第一茬要十五六个月,这茬收获了后面几个月就可以再割下一茬,如果够懒的话,种一次可以一直收八九年。这次是真懂了,合着台北从福建沿海买的大量黑糖,其实就是这几年台南扩大产量种出来的。台南生产了运回福建,然后被镇守府买回台北,提炼成砂糖再卖去倭国。

    “大人,这次地震台南比咱们这厉害,地震那天我就在凤山县,那边房子倒了至少四五千间,人也死了不少,台南那边天气还热,死这么多人没准还要再闹点瘟疫。”李浩前面带队在大清国三个县里转了好久,他差不多是和王浩前后脚回的台北。他觉得那边基本算是无政府状态,官兵们就缩在几个大营里不出来,人家家眷也不在台湾,再说马上要回家了,也没心思救灾。忽然之间,王浩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计划。

    当天晚上,台湾镇守府三层楼会议室里,一个紧急会议正在举行。王浩提出一个计划:马上开始在台南沿海各港口招募民户,他想把大清国台湾府那三万壮丁尽量吸过来。另外他提议,在厦门和福州收购黑糖的价格立刻上浮三成,他要让那三个县人力越来越少,田越来越没人种,再加上种甘蔗有大利,最后剩下那点民户会先种自己家的田,然后再偷偷种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