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二十九章 卖地鬻爵(第1/4页)  永历之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赤字经营玩得好,乃是刺激经济发展的绝佳办法。另一世美帝就是这么干,玩着玩着就成了全球霸王龙。

    其实英国人搞成日不落帝国,也有这么干的相当一部分功劳,他们在1800年代政府长期债券已经累计超过三千万英镑(折合龙洋超过一亿四千两百万圆),这还不包括二十年以内的中短期贷款数字,每年国库收入超过六成都在还国债利息……到1840年代,长期债券正式突破一亿英镑大关,国库每年收入还是大头还着利息。

    只要国家经济不断指数上升,三十年前看着很恐怖的负债数字,三十年后回头看看似乎也就那么回事情嘛。

    这事儿想搞成得有两个前提,一是国家经济确实能爆发式增长,二是要有信用。商人们、百姓们、邻国们甚至敌国都要相信,这个国家没问题,大家愿意和这个负债累累的国家继续做生意,大家愿意拿着这国纸印出来的银票当财富,而台湾,好像离这一步还差一些。

    一定有办法的,几位大佬坐在那儿开始筹划如何才能度过财政危机。第一个办法是加税。拜前些年外贸、造币和走私带来的巨大财富,台湾这些年一直执行七八年前制定的地税、商税税率,一次加税都没做过。

    有一些小税种,像山林、池塘、或者买卖契税这些,那简直不叫征税,基本上给官府三角五角打发一下就过去了。

    财政司拿着台湾和闽粤的税收做对照,大都督府执行的农税只有福建名义农税的六到七成,但是大清国的陋习,正税以外有地方附税,附税以外还有火耗、各种临时的加征和减秤压价的法子,这些台湾几乎都不存在。

    “台湾农民,税收占收入的比例,只有福建农民的两到三成,农税加两倍民户压力还比福建小。”

    商税也能加,财政司预测,商税平着再加七成,才会达到福建的压力。这还不算,大清国国内还有个钞关,那个属于通行税,过一次关就要交一次税,要是走得远了,这税比商品价值还高。

    钱俊尧给大人举了一个例子:“好比咱们把茶叶从台北港船运广州,台湾出口茶叶税率只有八个点,到广州关税免税,杂税再加上打点粤海关,大约也就是货值五六个点样子。”没了,就这两头有税,加起来成本增加一成多。

    如果从福建武夷山运茶叶到广州,只从武夷到厦门,总共不过八百多里路程,要路过七个税关,需要倒排、船五次。

    没办法得用竹排顺着小溪往下运啊,这得多少人工和税钱?财政司特意找福建商人算过,水脚银子不算,光这七个关,至少缴纳货值三成五到四成的税,这还要看货主面子大小。这要是再加上粤海关的正税杂税,乖乖简直不得了。

    “财政司做岛内一百万、一百五十和两百万三个加税方案,逐个行业测算一下,咱们和周边国家赋税压力的对比。除了农税压力,我还要看到各类工坊、茶园、各类经济作物对照。另外你们把暹罗税收制度也研究研究,以后南河那边要稍微参考下暹罗。”

    加还是要加的,但是不能加没了竞争力,台湾经济就是整个都督府发展的加速器,台湾人口也是。整个台湾建设还不到十年,岛内六十岁以上人口仅仅数千人,岛内这两百多万人口,除了给都督府创造税收,还在不断创造新的国民,今年民政预测新生儿会到九万三千人,这是个很恐怖的数字。

    另外台湾的众多工坊、茶园、船场和盐场每年从海峡对面吸引数万劳力,契约奴隶到期后转为准国人,再加上那些自由打工者留在岛内落地,每年又为台湾创造两万多新增人口。比起新生儿,这些都是马上可以创造财富的壮劳力,他们成家后还能继续增加新生儿。

    靠加税,明后两年能搞个三四百万,财政缺口还是大,都督府还有个老办法——卖地。

    南河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