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二回 诸病源候论(第1/2页)  妖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二回

    秦英在平康坊钟露阁做小厮的时候,就知道堇色平常看起来柔柔弱弱的,真要志坚定起来,也是很可敬的。

    堇色笃信佛家,每天早晚除了要念些经典,还画一幅菩萨小像以示诚心。

    不说她的行为是否和迷信沾边,单是这份毅力就能折服很多人了。

    但秦英万万想不到,堇色倒追起人来也是这么勇往直前的自己基本上没希望脱籍,对方基本上没希望还俗,却还要写诗一诉衷肠。

    秦英都不知道自己应是说她坚强,还是她犯傻。

    长长地叹了口郁结于胸的气,秦英进自己的坎字号房坐下来,随手翻开了诸候源病论的第一卷。

    把了缘师和堇色的事先放在一边,她这几天估计又要回到忙碌状态了。不光要研究前朝之人的注疏,可能还要抽出时间来,参加翰林的全评比。

    天晓得她一个医待诏,能在人前展示出什么让人望而生畏的绝妙医术。

    想到这一茬的秦英开始些头痛。用镇纸铺平一沓的空白草纸,秦英拿了砚台和墨,一边磨墨一边啃。

    开篇前加了个序。上头介绍了一番,诸病源候论的作者姓甚名谁,几十字的短文而已,却把负责编纂本的巢元方,夸上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读完以后秦英都忍不住,对开创了太医署的巢太医心向往之,只求一见。

    主编巢元方对诸病源候论的贡献最大,于是这本也被尊称为了巢氏病源。

    研好了墨汁,秦英从笔山架子上取了一支很细的狼毫笔。她的字本来就不好看,勉强能认出个横竖,写出来的字和狗爬没什么大的区别。要是换了粗笔,只怕日后自己再看,都不知道这上头记了什么。

    “风病诸候上凡二十九论。中风候。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风是四时之气。分布八方,主长养万物。从其乡来者,人中少死病;不从其乡来者,人中多死病。其为病者。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其入经脉,行于五脏者,各随脏腑而生病焉。”小声念诵着第一卷的段落。秦英捏着笔杆准备记下来重点。

    看了大概两刻时间,她愣是一个字也没写,墨汁早就干透在了砚台上。

    她这样毫无头绪地看就等于浪费时间。后来秦英想到了法子,她把一摞卷堆在了自己身前,先把每一卷的卷名抄录下来,做成个索引。

    这样她好像就了筛选的余地。

    秦英看着自己写下的“风病”,内心一动。

    还记得上辈子陛下年事高些,风疾就开始严重了。

    她准备好好看看风病诸候,写下一篇实用的东西来。这不仅是要故讨陛下的高兴,更重要的是让奏更医用价值。

    在她抄到“消渴病诸候”的卷名时。内心几乎是惊喜交加的。

    她最为挂怀的就是太子殿下的足疾。

    上辈子太医署的人和秦英的关系并不亲近,不肯对她实言殿下的病况,而她的诊脉从来不准,只能在旁边看着干着急。这辈子她幸和长孙皇后搭上了话,皇后娘娘不避嫌地告诉自己,太子患的是消渴。

    消渴是会引起诸多病变的,足疾就是并发症之一。

    最近太子的脉象稳中带险,就连她这个不太会诊脉的门外汉,都能瞧出端倪。

    大概是真的不好医治。陈药藏郎组织几个部下开完会后,眼里全都是疲惫。

    陈药藏郎准她去库查找用的医典。

    她在库一角见到了尚药局凌奉御。他劝自己上。让陛下求助于坊间郎中孙邈。秦英很快被他说动了,也在他的见下抱了前朝的诸病源候论,准备写一封字字珠玑的奏。

    但如果她能在这本里找到相应的治法,是不是就味着不必上于陛下了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