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 采访(第1/2页)  重生十五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面对杨记者抛出来的甜蜜诱饵,蒋记者和吕记者两人心有灵犀互视一眼,然然默不作声,表示认同了杨记者提出来的问题。这年头新闻报纸可以说是最后的辉煌了,等再过两三年网络盛行起来后,这些纸质媒体的销量就会断崖式地下降,但现在虽然纸质报刊的销量还说得过去,只是灵觉比较灵敏的媒体工作者,就已经隐隐约约意识到了僵局。特别是像新阳都市报这种没有政府后台的民办报纸,已经渐渐地陷入了发展的瓶颈中。因而,在场的三个记者中,以新阳都市报的吕记者最为心急,也是第一个向宁知楚发出采访的请求。

    而源江日报的蒋记者和新阳晨报的杨记者,心中所想也大概如同吕记者一样。尽管源江日报背靠源江区政府,新阳晨报背靠新宁区政府,但是逐年减少的财政拨款和稀薄的广告和订阅收入,远远支撑不了一家报社的运营。因而,作为非掌权系的一派,蒋记者和杨记者受到世爱图书的董老板的邀请后,就毫不犹豫地过来了。一方面是增加感情和人情的往来,另一方面的话,他们也想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对此心知肚明的董家成,曾早几步把这些情况告知给了宁知楚,让宁知楚好好考虑是否接受采访。宁知楚在董家成的说明情况后,考虑了一晚上,决定答应。不过,他想了很久,也有自己的要求。

    宁知楚听到了美女记者的话后,就笑道“我对于杨记者、吕记者,还有蒋记者的职业操守还是很信任的,不过你们也知道,我现在还在读初二,所以可以的话,到时候刊登到报纸上的时候,帮我隐藏下我现在的年龄还有就读学校的信息,我还想认真地上课学习,不想被影响。”

    新阳晨报的杨记者道“这个是自然,我们几个会保护好小朋友你的的。如果蒋哥、吕哥不介意的话,从我先开始”后面这句话,是杨记者对着旁边两位同行说的。

    蒋记者和吕记者点了点头,于是杨记者就开始发问了“你好,宁同学,我是新阳晨报的记者,就在刚才,我粗略翻看了鬼吹灯前面的一部分情节,我想请问下,是什么原因让宁同学写出这么精彩的故事情节呢”

    宁知楚低头思虑了一会儿,这会儿总不能说自己是“抄写工”吧,说出去也没人信,所以宁知楚筹词了会儿,回答道“我从小就喜欢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就曾经翻看过一遍的三国演义。当时看的时候,我还记得有不懂的繁体字,或者是句子,我都会拿出新华词典起来查找释义。在这个过程中,让我领略到东汉末年三国纷争历史的精彩,更让我感慨罗贯中先生能够用优美的文字,串绕起一件又一件的历史典故,故事情节还这么动人心魄,让人赞叹不已,也正是这个时候,让我萌发了写故事的冲动,一直到初二上学期,我才有了故事的轮廓,然后在春节的时候我就开始在构思怎么写会吸引读者。”

    见到宁知楚回答完第一个问题后,新阳都市报的吕记者丝毫不给宁知楚喘息的时间,立马发问“那么请问宁同学,你是怎么想到写盗墓寻宝的故事呢我记得咱们国家有法律规定,私盗墓者,刑十年,罚款五十万,终身列入诚信黑名单,不知道宁同学知不知道这条法律法规呢”

    宁知楚答道“其实我这本书虽然讲的是盗墓寻宝,但更侧重寻宝这方面,甚至说实话,我更愿意称呼鬼吹灯是一一种新的形式的悬疑冒险故事,而非盗墓寻宝。原因很简单,刚才吕记者您也提到那条法律,我在写书的时候,也有考虑进去,所以我在讲述故事情节的话,如果您仔细就可以发现,我是偏向悬疑冒险寻宝的。当然,我当初之所以想要写这样的一本书,也是针对新阳市的整体环境。大家都知道,咱们新阳市历史很悠久,但之前都是属于南蛮之地,志怪传说非常盛行,加上咱们著名的寿山传说的影响,这才让我决心写鬼吹灯这本书。”

    “说的非常好,宁同学,”源江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