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约是距离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最近,所以流传而下的各种笔记、小说、杂谈类的作品很多,也给了很多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感兴趣的读者、作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就如同嵩山坳一样。于是,就有了《清山变》这部小说。
写这部作品是很早以前就动手了的――还是在写《大时代1950》之前,不过不论是在文字上还是在写作上,都是很粗糙的。一直到《大时代》结束之后,才重新拿了起来。
清王朝的皇统递嬗是有史以来最混乱不堪的,可以说,除了清朝的开朝皇帝太祖武皇帝(后改称高皇帝)的努尔哈赤之外,没有一个皇位的继承人不是经过种种诡谲莫名而繁杂的政治斗争才能够上台的。
从皇太极开始,到顺治,有一点历史知识的读者大约也都知道这父子两个的帝位得来的是多么不容易,康熙同样也是如此。然后到了雍正,更是无数人津津乐道,皓首穷经以求探史究微,希望能够得出更加可以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的――很遗憾,乾隆在湮灭文字这方面的功夫做得实在是到家,太多的证据已不可见了。
至于乾隆,现在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他的皇位所得也失之确凿。关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读者不会认同,这里加上很短的一段注解。取自乾隆四年十月十六日的一段上谕,内容是关于庄亲王胤禄,弘皙,弘?,弘昌,弘皎等人结党营私,阴谋反叛的处置决定。关于反叛的这一段内容,读者在二月河先生的《乾隆皇帝》第一卷《风华初露》中(好像是这一卷吧?)也可以读到,不缀。
这段上谕中有这样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从前阿其那,塞斯黑居心大逆,干犯国法,然尚未如弘皙等之擅敢仿照国制,设立会计,掌仪等司,”
按照这句话的理解,弘皙竟然已经设立内务府,准备接收皇位了?以此逆推回去的话,可以想见,在乾隆即位之前,曾经有过一番很激烈的朝堂争斗!
当然,这篇文字在方家看来不值一哂,这也不是笔者写作的初衷,只是为了和文中的内容衔接而下。
然后是嘉庆,他这个皇帝做得实在没有什么味道,开始的四年时间里时时刻刻为屁股下的宝座会不会离自己而去发愁,纯粹是个摆设,好不容易等到太上皇崩了,自己也已经是筋疲力尽,再无当初的豪情。
下面是道光,嘉庆死在热河,遗诏带在身边,京中得到消息,却还不知道新君是谁?几乎又是一场夺嫡风暴重新上演。幸好有当时皇后钮钴禄氏,抢下下发了一道懿旨,把朝臣安抚了下来。关于这一点,文中还会有相对详细的介绍。
再之后就是咸丰、同治。咸丰先不谈,谈一谈同治,他是咸丰唯一的儿子,继位理所当然,而且同治年少聪颖,只是因为和慈禧太后母子失和,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终于导致十九岁的青春之年一瞑不视。
在同治之后,清朝父子递嬗的帝统算是彻底断绝。之后的光绪、宣统,简直如同风中之烛,清朝的统治也再无半分可挽回的余地了。
回头再说咸丰,不论是继统的年纪还是为政的手段,都要远过父祖,也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不过大约是先天体弱,再加上酒色征伐无度,才导致后来的悲剧。
洪杨起事的时候,他派遣林则徐到广西平叛,据印鸾章辑《清鉴》所记,‘……秀全士卒闻则徐至,散亡大半,竟有谋遁走入海者。’
遗憾的是,林则徐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洪杨之乱,遂不可制也。
关于太平天国是农民起义还是邪教本质,史学界早有争论,我个人是100%的依附后者的,著名史学家简又文先生称:‘以破坏性及毁灭力论,太平天国运动,仅亚于日本侵略之一役耳。’确是的论!
不能说因为太平天国这样一场邪教运动把本来就已经到处漏水的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