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节 中俄纠葛(1)(第1/4页)  清山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节     中俄纠葛(1)

    以下数节的文字中,简单的介绍一下中俄两国数百年来的往复纷争。

    这样的文字即便是必须的,在作者看来,也难免枯燥和乏味,但同时又是不可或缺的。特别要说明的一点是, 历史上的一些地名、词汇,对于如今的国人,可能过于疏远和陌生了一点。所以,希望下面的几节过渡性的文字,不会令人产生厌恶的感觉。

    权且做一次文抄公,把我所能展示给读者朋友的文字,尽数罗列其上,让大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也好知道,在一个半世纪甚至更久远的年代之前,在中国关外广袤的黑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事。

    *

    黑龙江古称阿穆尔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内河,而中俄纠纷,也多由这条河而起。顺治七年,有一个叫哈巴罗夫的俄罗斯军官,带着138名士兵组成的先遣军,进入黑龙江流域,并且给顺治皇帝上了一份国书,内容荒诞不经,以老虎吃天的口吻写到,“……要博格达汗率领他的氏族、部落和全体的人,接受全俄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大公的统治,永远做奴隶。……博格达汗本人和他的同族,应当向沙皇进攻金银,宝石和刺绣织物,如果博格达汗率领他的氏族和全体人员服从全俄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大公的统治的统治,沙皇将派军队来保护他们。”

    “……如果博格达汗率领他的氏族和全体人员不服从沙皇,不向沙皇交纳实物和交出人质,那么,耶罗非(就是哈巴罗夫本人)应当率领服役人员和渔猎人员去秘密的用战争镇压他们。……把他们统统杀死、绞死、毁灭掉。打到最后,把他们的妻子、儿女抓起来做俘虏,如果这些没有交纳实物的人都服从了沙皇,那么就让这些人按照他们的宗教信仰宣誓,要他们一个一个的发誓,接受沙皇的统治,处于终身纳实物税的奴隶地位,保证他本人和他统治下的人年年交纳实物税。”

    仅凭140余人的小军队,居然向拥有着一千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数千万计人口的泱泱大国的国君宣战,这似乎是痴人说梦一般的文字,居然也就是真实历史中的真实故事。从顺治皇帝以下,对这样一份文字自然不会理睬,这并不是存在着惧怕或者无力与沙俄兵戎相见的心里和军事实力,而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国内政局未稳等其他因素。

    哈巴罗夫以为中国人怕了他,依仗着先进的作战武器,在黑龙江流域做尽了坏事,甚至以人肉为食,罪行令人发指,一直到康熙二十一年,沙俄人的军事据点已沿黑龙江一直修到入海口,中国方面认为,关外和沙俄接壤的领土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断然处置的时候了。

    于是,从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首批开赴黑龙江的1000名清军,在名将萨布素的带领下进抵瑷珲城,与俄军正面对峙。俄军慌乱之下,谣言四起,有的说,中国派来了9000人,带着可以吃20年的食物;有的说,清军有15,000人攻打雅克萨,更多的人攻打尼布楚;还有 人说,有15,000人开向雅克萨,25,000人开向尼布楚,还有一万人从水路到来。这五万人带着可供3年之用的物资。

    谣言满天飞,沙俄方面乱了手脚,清军乘势而动,不到半年的时间(截止康熙二十三年初),全部黑龙江流域,包括各支流内俄罗斯侵略军多年经营的据点被尽数拔除,俄罗斯人第一次尝到了毁灭性打击的滋味!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双方坐下来,开始在谈判桌上解决彼此争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的内容是很容易查到的,不缀)。

    这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条约》,换来了黑龙江流域一个半多世纪的和平年月,但对于沙俄方面来说,孜孜以求的,或者说,于《尼布楚条约》中始终不能认可的一款,就是未能争取到在黑龙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