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节 男儿血性(第3/4页)  清山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人?两国尚未开战,这样突然启衅,将来……”

    “不必多说,一切都由本官一身承担!”绿营新军,最重军纪,长官的命令绝对不容质疑,胡大毛虽心中深不以为然,仍自叉手行礼,转身下去准备了。

    绿营新军此番到东北参战,和当年在山东参战一样,都是以营为单位,但比之当年的建制,要略微大一些,一营满员是在430人左右,朱洪章所统带的山东绿营,是登、聊、济、青四府抽调之兵,分别是6个炮兵营;9个步兵营;2个工兵营;还有1个装备营;一个火榴弹营;共十九营。

    再加上中军亲卫营,总人数超过8,500人!而军中武备,较诸咸丰七年,更有精进,单说火枪一物,当年宝鋆几个出使美国,和美国的柯尔特枪械公司达成协议,只以该公司为中国承办武器装备,同时在中国的安庆成立枪炮局,由美国方面提供技术和指导,中国提供人员、资金,共同研发武器。

    皇帝虽然完全不懂武器设计研制的原理,但所见得多了,在安庆知府沈葆桢、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奏折中,也多有提及,甚至还亲自画了一副草图,廷寄到省——这未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但却也是可以提供一条很特殊的研究途径。

    到咸丰十年,以普鲁士人冯?德雷泽研究而出的‘针枪’为原理,糅合了一点后世技术的后膛快枪,终于研制出来了。这种枪采用后膛装填技术,子弹采用底火,虽然和现代意义上的步枪子弹还有一点区别,但射速和射程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皇帝看到样枪之后,仍自觉得不满意,在他看来,新枪的缺点有二,第一是步枪沉重,装上子弹之后的总重量,是8.9公斤,比之咸丰七年的老式火枪,重了三分之二的分量。

    第二是仍自不能实现连发,每开一枪,都要拉动枪栓,退出弹壳,重新装填。在让御前侍卫进行试射的时候,心中暗暗计算,以御前侍卫从未使用过新式快枪的情况下,一分钟的射速,最快能够达到6发。

    除了新式快枪之外,火炮的发展并无什么新意,只不过,在装备数量上,已经大大优于当年,清军标准配置的炮兵营,有18磅火炮40门;24磅火炮50门;均装备有俗称开花弹的榴弹炮。再有就是最新近研究出来的火榴弹——也就是手榴弹——不过只是雏形。

    火榴弹这种东西操作起来的危险性极大,这时候的手榴弹还没有后世常见的雷管打火装置,一条手柄的下面,垂出一条火绳,要在火源上引燃,抛射出去,方才起效——火绳的燃烧速度相当快,稍微手慢一点,就有可能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故而,只有将使用火榴弹经验纯熟的兵士组成一营,专门负责使用。可称是不方便到了极致。

    朱洪章的命令下达,兵士们飞快的架好炮架,装填炮弹,合上炮闩,十夫长起身拱手,“大人?打不打?”

    “打一炮!不过不要对准敌舰,跨射!”

    “喳。”十夫长将命令重复一遍,手脚熟练的炮兵快速调整射击诸元,拉动炮闩,十二门火炮发出隆隆巨响,24磅重的榴弹炮划过一道青烟,落在河对岸,炸起大片的泥土和烟雾!

    俄罗斯兵士没有想到中国人如此迫不及待的要掀起第一轮的战斗,口中呼喝连连,如没头的苍蝇一般慌乱起来。一连串根本听不懂的语言过后,舰桥上的俄罗斯人一扫而空,很快的,兵船停在河中心,船舷一侧的火炮舱口打开,露出黑乎乎的炮口。

    “大人?怎么办?”

    朱洪章用望远镜凝视着敌舰,沉吟了片刻,“瞄准敌舰,若是敢动一动,就将他送到河里去喂王八!”

    河中、岸上的气氛一片紧张,彼此双方的面容几乎清晰可辨,却再也没有哪一方敢于先行动手,河面上的风呼呼吹过,却连一句咳嗽的声音都听不见。过了片刻,俄国兵舰的火炮徐徐后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