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节天津教案(1)(第2/4页)  清山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年五月初一日蚀,用大统历、回回历推算时刻,统通不准,只有徐光启用西法推算,有如预见,于是特开历局修新历,由汤若望参与工作。他又会修火器,所以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逼近京师,辅臣李廷泰督师剿贼,特地把汤若望带入军中管枪炮。

    入清以后,汤若望一面传教,一面做官,做的就是专门掌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监正。孝庄太后和世祖母子对他极其信任,圣祖能正储位,就因为汤若望一句话,说他已经出过天huā,可保无虞。顺治十八年,世祖因出痘驾崩,越显得汤若望有先见之明。因此,圣祖对他亦异常尊信,修明历法,提倡天算,天子躬亲倡行。这也就是天主教能在中国大行其道的缘故。

    到了世宗即位就不对了闽浙总督满保首先于雍正元年上疏,说“各省起天主堂,邪教偏行,闻见渐淆,人心渐被煽惑,请将各省西洋人,除送京效力人员外,余俱安置澳门。天主堂改为公廨。误入其教者,严行禁饬。”

    世宗准了满保的奏请,给了半年的限期来迁移,同时命令沿途地方官照料。这还都是因为圣祖崩逝未久,他仰体亲心,格外宽厚之处。到了雍正三年,更严禁入西洋教,这个禁令,过了一百二十年才撤消。

    道光十九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先胜后败,结果订了赔款割地的《江宁条约》,开广州、福州、厦门、宁bo、上海‘五口通商”这‘五口通商事务’由两江总督兼理,兼授的官衔,称为‘南洋通商大臣’。

    英国人一心想通商,法国人注重在传教。道光二十四年,在黄埔的一条法国兵船上,签订了三十五条的《中法商约》。接着,法国公使克勒尼,向两广总督耆英提出交涉,要求取消雍正三年的禁令。耆英据情转奏,礼部议定,准在五个通商海口,设立天主教堂,但‘不许jiān诱妇女,诳骗病人眼睛”洋教士为人治病,有时会动刀,所以民间有洋人挖眼睛的传说,朝廷亦信有其事,因而特别申明约束。

    自此以后,信教的人渐渐又多了,此辈被称为教民,教民只知上帝,不祀祖先,此事从士大夫到老百姓,无不深恶痛绝。忘本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可得而诛,同时教民中亦难免有莠民,仰仗洋人势力,欺压乡里,益增民教的仇恨。小则群殴,大则杀教士、烧教堂的教案,层出不穷,没有一个地方官听见教案二字不头痛。

    到了咸丰二年,朝廷设立总署衙门,开始正式展开和洋人的交往,由恭王出面所订的条约,准许大清臣民自由信教,法国教士得在各省租买田地,起造教堂。这一来,‘教案’越多,朝廷一力推行新政,仰仗洋人之处甚多,也不敢再跟洋人起衅,同时条约中又规定地方官‘滥行查拿’教民,须加处分。因此,遇到‘教案”总是教民占上风。民教相仇,积渐成了难解难分之势。

    眼前就有贵州遵义和四川酉阳州两起,迁延日久,使得法国公使恺自尔无可忍耐,竟自称‘外臣’上奏,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居然亦为他代递‘外臣’的奏折。两国的交涉,变成内部的纠纷,好象部院之间,各有主张,唯待军机议奏,皇帝裁决。为此,把文祥气出一场病来。

    胡林翼的幕友,议论教案到此,无不浩叹。由文祥又谈到崇厚——他是咸丰十年新开的北方三个通商口岸:天津、牛庄、登州的‘办理三口通商大臣”在旗人中算是洋务好手,但他办洋务,只是一味媚软,纵容得洋人气焰甚高。大家都认为这不是好现象,总有一天因为洋人的欺人太甚而激出变故来。

    “民教相仇,亦不能全怪洋人,民智未开,误会益深,这才是隐忧。”胡林翼接着便举了个例,从他到任以来,好几次有人拦舆告状,说有小孩走失,是为天津教堂拐了去‘挖眼剖心,采生配yào”请求伸冤。

    “这是野番凶恶之族都不忍为的事,西洋文明各国,如何会有此残忍的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