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第2/5页)  最后的神话民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她就是吃这碗饭的,编故事,自己是个小骗子,今天遇上了大骗子,不过,要是世上没有了这种骗,也没什么太大意思了。

    一天早上,罗汉下了火车,坐长途汽车去高阳县。

    已经到了古代的中土。中午到达县城,见过要找的人,递上信件,又去经给他安排好的招待所去登记,放行李,办完事,下午就去城里城外四处观望。

    高阳县,西北两面是古代的城墙,东南临汾水,隔河远眺,可见远方云雾深远之中的稷王山,传说,是发明种植稷的那位神明之所在。城楼之上,北望群山,由近入远,高低有叠嶂,一峰山体之内,雕刻出一座巨佛,在云中隐现,是北魏的遗迹,山下有个寺院,汾水将一县分为南北两地。

    县城是个简陋的小土城,一条十字土路,东西两面尽是简易的民居,细密的土巷,北面是县政府的两层楼,城中一座元代宝塔很显眼,质朴少雕饰,却是全城最好看的建筑。

    那天,城关外河边的关帝庙门前有集市,罗汉在里面转悠,才知道此处别有天地。

    老乡们都穿黑,无一例外,是自家织的棉布染成,谁都没有补丁,比北京强,估计这地方盛产棉花。

    他们讲话,一个字儿也听不懂。

    罗汉站在摊贩前,听人买卖论价,不知在说什么,云山雾罩,有奇怪的发现,他们的语言,字少含义多,几个字的话,好像说出了一大堆事儿。

    听卖祖传眼药水的那位说了半天,猜测,‘水’在这里念‘斧’,‘眼’念作‘碾’。

    买卖大牲口的都是农民,一谈起交易,都成了天生异秉的奇人。买卖双方,两人对面站,神色庄重,各自把左右手伸进对方的袖口里,手拉手,用手指商量价钱,不说话,两双手商量好了钱数,定了价,都同意,一拍手,成交。

    这是古时候做生意的法子,一个人一个价,行情只在买卖二人之间,全看认识不认识牲口,谈不上什么欺瞒。大厅广众二人议价,别人,就是听不见他们说什么,再上来的买主,不知道前面成交的价钱,就不能故意压价纠缠,卖主合适,买家也不吃亏,两下公平。

    他们的手指头,不仅会表达和计算数字,还需要能说会道,讲评牲口的优劣短长。

    罗汉想;山西的农民都这样,那山西的商人得什么样儿呀?

    罗汉在集市上转了一会儿,就躺在河边一片桑林阴凉下的长石条凳上睡觉,晒着那古老的太阳,浑身自在,眯着眼睛养神,梦回远古的家乡。

    那天晚上,罗汉在招待所里躺着,忽然心血来潮想看夜景,出门直奔西,钻进土巷的迷宫,子夜月光明亮,路人断绝,他东拐西拐,就进了紧里面的深处。地方上的人,睡的早,城中早已没有了人声,街巷里也没有路灯,一片清冷寂然。

    土巷深处往里走,罗汉一拐弯,拐角处有一个紧闭的黑门,门前站着一个小孩儿,顶多三岁,穿一身红,月光照在脸上,青白颜色,一双大眼睛正盯着他瞧,看神情,好像很意外,没什么头发,看不出是男是女,手里拿着一个年深日久变黑了的土陶罐。

    罗汉诧异,就问:“你丢啦?是丢了吗?”

    问完想起,他听不懂北京话。

    小孩儿不说话,眼神变了,好像很反感,眼中似有成人的心思和敌意,觉得这孩子眼里的意思是:“深更半夜,此时此地,你来做什么?”

    两人对视了一会儿,谁都不吭声,那小孩儿脸色越来越阴沉,眼神已经不像小孩子的眼神,罗汉想了想,决定不管了,既然人家排斥,别管闲事,由它去,就走了。

    他一路走一路想:深更夜半黑暗,小巷深处遭遇,孤零零一个三岁小孩,衣衫整齐,脸白胖,不哭不怕,不惊不惧,沉冷森然,还挺厉害,黑门里要是他的家,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