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第3/3页)  最后的神话民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带了两个山梨,小伙子的名字叫拽虎,人长得好,眼睛有神,眉宇间带英气。人家带着礼物来,两位屋主不由都很客气,给沏了一大粗瓷碗茶水,坐下说话,高兴当翻译。

    拽虎喝一口茶,没喝过,两眼登时发直,看着碗里,问是什么,告诉是北京带来的茉莉花茶。自喝了那口茶,拽虎对北京的事情就一直很好奇,非常的上心。

    拽虎问:茉莉花茶是自家院子种的吧?告诉不是,茶是茶,茉莉是茉莉,不一起种。又问北京吃什么。告诉说:大米c白面,也有棒子面,就是玉米面。拽虎说,白面吃过,玉米面叫‘玉茭面’,这里也有,大米没吃过。又问北京城还种什么粮食。回答说,北京城里不种粮食,地都是柏油马路,柏油不是土,不能种庄稼。

    拽虎听不明白,死活不理解,地,为什么不是土?怎么也说不清,听不明白,也就不再问,又问他们:那北京人吃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告诉说:是买的,粮食是从农村运来的。又引出拽虎的问题:北京人不种地,那白天都干什么。。。。。。?

    到了上半夜,问到了居民楼,到了下半夜,已经问到了飞机。

    两下双方,有问有答,就有些开记者招待会的意思。

    门家庄的这个记者,什么都没见过,有时候问得离谱,一时还不太好回复。

    等他问到:“飞机在天上飞,用的鸡油需要杀多少鸡?”罗汉才意识到,记者招待会可能今天开不完,需要先从头说,普及城里的知识。

    拽虎那场询问,是门家庄第一次对城市文明的全面关注和了解。

    天快亮的时候,拽虎已经对北京有了认识,印象很深。

    北京城是一个高高矮矮的大村子,地上没土。村民都不认识村长,村长也不认识村民。满街横七竖八,都是铁井,穿墙入户,铁井的一头有开关,一开就流水,所以家里都没有水缸。村民不是每年分粮,而是按月分现钱,再拿钱卖粮,分的钱很多,比他十年挣的工分多,每天都能吃饱饭,还是白面。

    拽虎听说每天都能吃饱饭,之后,就不会说话了。从哪儿以后眼神一直有些恍惚,他不能想象那是什么感觉,认为不可能。

    罗汉想起了一件事,就问拽虎:村东头的紫碣石是怎么回事?

    拽虎和书记说的一样,也说不能动。

    罗汉问他俩,要不要去一趟再给翻过来,给支书帮个忙,一次性解决村东头妇女的生活作风问题。

    一开始,拽虎很犹豫,他娘说过,那石头不是凡人能动的。高兴人虽然老实,胆子却不小,他要破除迷信,既会做群众工作,也很会矫情,他跟拽虎说:动了,不就不是凡人了嘛?

    拽虎心眼儿直,一想也对,就跟着去了。

    后来有一天,罗汉在供销社门口遇见支书,支书先是横竖打量罗汉一阵,看看他身上有没有什么地方坏了,然后过来握着他的手不说话,连连点头,很是赞成的样子,又摇摇头,天机不可泄露的样子,然后就走了,看来,村东头的妇女又学好了。

    过了两天,村里通知罗汉,白天别下地了干活了,晚上到场院里看守棉花吧,其实是白天不干活儿,晚上换个地方睡觉。

    村东头妇女们的动向,后来没人再提,她们应该是已经改邪归正了。

    拽虎跟着他们翻转了紫碣石,天雷没有打,自此直接转变成北京市西城区意识形态,跟罗汉和高兴三人形成门家庄的唯物主义少数派,什么都无条件向着北京这边,坚定的科学主义者,即使见到异像,也说不是。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