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应该算是和内人的合作,不过,我是始作俑者。”
见他闪烁其辞,罗汉就一路追问,这才问出了发明豆腐的原委。
原来,那人以前姓范,在越国当官,帮助国家跟吴国打仗,耍心眼儿立了大功,救了国,后来,却被认为是危险分子,国王憋着要找茬儿杀他,他就跑了,拐走了一个也是耍心眼立了功的女的,改姓陶朱,成了个生意人。因为脑子活分,挣了钱,又因为长得不错,招女士喜爱,生活作风就未免过于热闹。
陶朱公在各处做生意,人比较馋,爱到处乱吃,吃坏了牙,有段时间不能吃硬的,就想把豆子变成能喝的汤。
聪明人喜欢想事情,他的时代,人想事情,不是光在脑子里转悠概念,想的是图画,从一个图画里能生出别样一种图画,再生出更多图画,千变万化,无休无止,这种意识形态,是形象思维,是视觉想象,是发明技术c工具和文字的基础,是发明家的底子。
对于陶朱公这样的人,发明创造,就是从没有到有,无中生有,所以他仅用一个‘生’字,沿着这个字的图画往下想,最后,有了豆腐。
最开始,陶朱先生想到的是‘生’这个字,因为‘生’,就是发明本身,再往下想,想到生孩子,这方面,他比较熟悉;再细想,就有伤风化地想起男女双方制作小孩儿的整个过程和细节,关于这部分创造性思维的具体内容,他没详细说,省略了,让罗汉自己去想,他不小了,能明白。
于是乎,陶朱公模仿那个过程的场面,构想出磨盘的仿生主义结构图: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中间连着,天旋地转,转出日月的精华,就能产生以前没有的东西,就发明了磨盘。
有了磨盘,就磨出了豆浆,后来就有了豆腐。
后面关于豆腐的发明,陶朱先生也省略了,看来是有意不想多说,只是强调说:没有豆浆,就没有后来的豆腐。
罗汉听了很新鲜,很有启发,也很敬佩。
“原来,豆浆的专利是先生您的呀!”
“不敢当,胡思乱想,胡思乱想而已,哈哈。”
陶朱先生是个明理的人,听到称赞,自然很谦逊。
可是罗汉那儿还没完事,要接着往下听。
罗汉问他:“那么,豆腐,您又是怎样想出来的呢?
对于发明的思想过程和细节,罗汉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听到了豆浆的来路,自然要知道豆腐的出处,说一半可不行。
“这个嘛,不提也罢,不提也罢,啊。”
“不行,就要提!说!”
罗汉洪荒时代的统治家族豪强做派一露出本相,陶朱先生立即感到很无奈,他也实在是很久没和人聊天了,整天跟风一样到处飘,整天承受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心里憋得慌,就和盘托出了一段平时不对外人道的隐秘家事。
陶朱先生发明了石磨和豆浆以后名满天下,豆浆风行各国,从北到南,从东海到交趾,吃早点都喝豆浆了,赚了很多银钱。事情坏就坏在他有个短处,就是见了好女,内心的牡丹花就一定要开放,心花怒放之后,就要招惹是非。
他周游各国做生意,又懂各国的语言,交际广,社交圈子广布海内外,认识很多人,不免结识了一些水性杨花的妇人,有永久性的相好,也有临时性的朋友,结果原配妇人不干了。
原配的夫人,就是和他一起耍心术,含耻辱,当卧底,赢得战争,后来被他拐走的那位女子,姓西,年轻的时候长相好,因为又立过大功,被封为‘天下第一娇’,后来跟着陶朱公,人老珠黄,有些受冷落。
此女心性高,眼里不揉沙子,用心狠,跟了吴王十年,没什么情不情的,该收拾照样收拾,当然不容陶朱公如此放浪自在,就在他早饭吃的豆浆里倒了一盅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