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杜荷的宽宏大量(第2/3页)  大唐盗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杜卿先后从高昌送来的两份奏章,你好好的给朕看看!”

    侯君集的身子微微一震,略略底下头,两份奏章落在他的脚下。他捡起一封正是第一封杜荷的“告状”奏章,他的罪行一一写在上面,他越看越怒,五指用力,奏章扭成一团,低吼道:“果然是他……”

    李世民压下开了怒火吗,很平静道:“再看第二封!”

    侯君集捡起第二封奏章,看了却是一呆:这第二封奏章同样的杜荷写的,但却与第一封有本质的人区别,这是一封替他求情的奏章:

    奏章中写道:

    侯君集官居兵部尚书,为陛下不可或缺之臂膀。得陛下提拔,受将帅之任,不能正身奉法,以报陛下之恩。举措肆情,罪负盈积,实宜绳之刑典,以肃朝伦,以震朝纲。但高昌远在西北,地处偏僻,人神共弃。唯陛下运独见之明,授决胜之略,侯君集等奉行圣算,运用谋略,以定高昌,令我大唐威震西域。若论事实,侯君集实有莫大之功。

    臣闻古之名君,出师命将,克敌则获重赏,不克则受严刑。若胜,是以赏其有功,虽贪残淫纵,必蒙青紫之宠;若败,当其有罪,虽勤躬洁己,不免严刑惩处。

    故《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当年汉名将李广利损五万之师,糜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唯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之首,而贪不爱卒,罪恶甚多。但武帝念他万里征伐,不录其过,封广利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又校尉陈汤矫诏兴师,虽斩郅支单于,而汤素贪盗,所私纳财物,事多不法。元帝也赦其罪,封汤为关内侯,赐黄金百斤。又晋龙骧将军王浚有平吴之功,而王浑等论浚违诏,不受节度,军人得孙皓宝物,并烧皓宫及船。武帝赦而不推,拜辅国大将军,封襄阳侯,赐绢万匹。近隋新义郡公韩擒虎平陈之日,纵士卒暴乱陈王宫内,文帝亦不问罪,虽不进爵,任拜擒虎上柱国,赐物八千段。

    ……

    由此观之,将帅之臣,廉者少,贪者多,是以黄石公《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

    前圣莫不收人之长,弃人之短。侯君集却有大过,但若陛下降雨露之泽,收雷电之威,录其微劳,忘其大过,使侯君集重升朝列,重新为我唐效力,虽非清贞之臣,犹是贪愚之将。但陛下圣德,却能让他们自行惭愧。足使立功之士,负罪之将,由此改变。

    这奏章是劝说李世民不应对功臣大将轻加屈辱,更何况自古以来,“将帅之臣,廉者少,贪者多”,侯君集也不过是其中之一。不必深究他之罪,保他颜面,让他得到改过的机会。

    杜荷洋洋千言,列举了历史上几位名将的事迹,在为侯君集求情。

    看着怔怔发愣的侯君集,李世民沉声道:“怎么样,有何感想?”

    侯君集哼声道:“假惺惺的伪君子……告我是他,为我求情又是他。这算什么,我呸……我侯君集,才不稀罕!”

    “你……不可理喻……”李世民作为一个大肚的帝王,此刻竟让他气的说不出话来:“杜荷的第一封奏章,陈述事实,行臣子之能。而第二封,片字不提你害他之事,只是一个尽的为你求情,图的是什么?他是不想大唐失去你这个人才,不愿见我大唐失去以为栋梁之才。还有杜相,他明知你滥用私权,害他之子,却选择了沉默,也是因为不想我大唐失去栋梁之才。”

    “你只以为自己功劳卓著,只认为他们害你,却从不反省自己的应对是否有失当之处。你怎么就是不会好好地学一下杜荷,学习一下杜相?他们有容人之量,能够为了我大唐,忍下你的过错,甚至不在乎你害他,为你说话。可你呢……你又做了什么了?”

    “除了满腹牢骚,满腹委屈,今时今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