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九章 吐蕃使节(一)(第1/2页)  唐朝有点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吐蕃使节(一)

    元日大朝会算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大朝会之一,不但京师的文武百官都要打卡上朝,不准迟到。八一中??文网ww≠w≈zwcom各地方官员也会派遣使者或者自己亲身进京朝贺,连远方的羁糜州(羁糜在李唐属于一种针对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羁糜州类似现代的自治区之类的产物。)、附属国也都会派人进京送礼朝贺。宫廷过年礼仪非常复杂,先是宰相和一帮大官带着下人高举火把点灯上朝,拜贺皇帝,读晦涩拗口的贺年骈文,然后由内官回答,宰相退出来,接受属国送上的贺表,再给皇帝拜年,接着按资排辈给皇帝拜年。如果当朝还有皇太后健在,宰相们还要带头去给皇太后拜年,一轮一轮拜下来,铁打的身子也要给累趴下。

    拜年结束皇帝是要象征性地接见一下羁糜州、属国、临国的使节的,双方拉拉家常,问候一下收成怎么样?生活过的好不好,然后再展望一下未来。

    昨夜戴至德戴相就怕吐蕃使节在这个时候来给二圣添堵,皇上心里不痛快,做臣子的哪里会有好日子过。当初唐人袭杀吐蕃人的消息传来之后,他们就曾考虑过吐蕃会有所动作,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

    在牢丸之中藏匿红枣,借内侍二宝二宝和御厨之手,然后依靠城阳公主的名头才将这份礼物送了出去出去。薛大郎一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关键还要看看李治和武后如何对待。以太平公主为突破口,拉近与武后的距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后世的史料记载之中,武则天的诸多面也是仰仗她的宠信在朝廷作妖犯乱。太平公主也曾凭借母亲宠溺,干涉朝政,与自己的侄子夺权,差一点成了李唐的第二位女皇。

    现如今这位小公主却躲在房间里玩着昨天"千辛万苦"得来的"压岁红包"。憨态可掬的小熊、小巧可爱的猫咪、威武的战士、俏丽的仙女等等各式各样的金银物件都有,虽说宫中大匠也有制作格式物件供年幼皇子公主玩耍,可比起薛绍送来这些机巧、奇妙的玩偶来说差上一大截,难怪殷王李轮眼红,吵着要姑姑城阳公主再多送两件。

    参拜完皇帝之后,戴至德一行宰辅并未急着回家过年,经由宫人引路,在偏殿等候武后。饿了一早上,內宫服侍的婢女上了几盘点心,设了取暖的铜盆。

    稍顷,传来一阵脚步声和清亮的唱和声,武后已至。

    "今日元正,诸位也莫要忌讳,但说无妨。"武后揉了揉涩的眼角,想必元正大朝会累的不行,几位宰相求见恰好逮着机会好好休息了一会儿。

    戴至德闻言,和几位同僚点头致意,拱了拱手,起身朝武后浅浅一礼,遂将唐人袭杀吐蕃人,兵部截获密报,吐蕃意图不明,内阁私自主张将吐蕃使节拖住的事情简单说了出来。

    这是一个机会,武后心中突然冒出这个念头。就事论事,戴至德处理这个问题做的不错,事急从权,关乎朝廷颜面、江山社稷,在这个节骨眼上拖住吐蕃人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

    圣人今日还有重要事情,分不开身,朝堂之上又不适合将今日之事和盘托出,找上自己的确是个好办法。

    "戴相此举大善,此事尚未结束,戴相能者多劳,不妨继续领着诸位将这件事请了结了。"

    "不知天后对此事怎么看?"戴至德对于武后的态度稍感意外。

    "和亲之事,断无可能,我大唐与吐蕃开战的时机未到。这态度,可够明确了?"武后需要向这些文臣们传递一个信息,对于正确的政治措施,我会给你们最大的支持,并且迅实施,皇帝这份工作,女人做起来,未必会比男人差。

    众人听罢,慌忙行礼谢恩,然后匆匆离开大殿,还要赶往兵部和大理寺,许多事情还要交代清楚,免得到时候出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