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古木逢春(第2/2页)  红尘孽债梧桐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早逝或疾病缠身。中医就是有病医病,无病养生,七分养生,三分治病。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多少年来,中医已经丢了这张王牌了。”

    “有这么重要吗?”

    “你看扁鹊是怎样的说法。一天,魏王询问扁鹊,我听说你家弟兄三人都擅长医术,谁的医术最高?扁鹊说,我的医术最差。我大哥能够防病于未然。二哥能够防微杜渐,即病兆初现之时,便给除去。我只是能把垂危病人救治好,所以我的名声传遍天下。行医治病,防患于未然者最高,但天下无名;防微杜渐者次之,但被人误认为是治小病,只能名传乡里;救人与危难之时,虽然起死回生,但病人已经元气大伤,可我却名扬天下。”

    “难怪这张王牌丢了,原来是中医自己丢了。”

    “现在广州、香港和澳门市面上还有一种冷茶卖,不仅可以清凉解热,生津解渴,而且可以预防感冒,治疗感冒,所以这种冷茶久经不衰。”

    “爸爸,我明白了,我们不仅要给人治病,而且要教人防病,虽然成本高了,但有利于百姓健康。这就是我们今后要走的路,是吧。”

    “对于如何医病,集我一生经验和教训,中医优势取决于三个条件的兼备,就是诊断准、用药对、剂量当。长期以往中医很多的失误就是在剂量上不足。其根源是我们在度量衡的换算上搞错了,是把古人的用量换算轻了。”

    弟弟略有醒悟地说:“难怪中医有句俗语:不传之秘在于量。”

    “是的,量应该根据病情而定,古人早就说过‘有病则病当之,无病则人受之’意思是说,只要是与病情相当的量,则病自会承受而人无害。作为中医世家,不仅把中医看作是一门技术,还要把他看成一种文化。学中医必须启发全部的感官和灵感,这样才会达到治病出神入化的境界。”与患者交流和用药足量成为爸爸治病疗效好的秘诀,他手中这颗中医老树又发出了新枝。

    “为什么中医却越来越没有市场呢?”小亮感叹。

    “是啊,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几十年了,这里有很多原因,其中时间是一个重要原因,西医直接明了,大大节约了治病的疗程。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西医恰恰在这点上迎合快节奏的生活,所以得到人们的欢迎。你看看,不仅是中医,像戏剧、木偶戏、相声等传统节目,都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共同点就是节拍慢,形式繁,戒律多,怎么能够适应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呢?”

    受西医系统教育的小弟,听了爸爸一番话,陷入了沉思:是啊,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两个理论体系不同的生命科学,中医学的理论在于经验的归纳,而西医学是实验的演绎;从理论的构建上来看,中医学采用了宏观形象而西医学采用微观观察;从思维方法上看,中医学应用辩证思维而西医学应用逻辑思维;在认识方法上,中医学是取类比象而西医学是实体解剖;在知识应用上,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而西医学以辨病论治为基础。中医是治疗病的人,而西医是治疗人的病。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