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五章:万历的三问(求推荐票)(第2/3页)  万历永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是一个从表面上来看非常完美,并按照市场法则的政策。解决了两个大问题,一是民间不愿意替朝延养马。二是如果官马养得太多,则财政负担过重。用购买的方法,可以省下备用马和种马的养马钱,可以减少财政开支。

    可是万历非常清楚,在这一政策下,不仅没有使大明的马政超好的方向发展,反而衍生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大问题,以至于最后明军可用战马越来越少。

    万历听完之后,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向各文武大臣问道。“那你们都认为买马要比养马好吗?”

    “皇上,臣认为马市交易和茶马贸易,却实是比自己养马要好。一来可以解决军马战马的来源,二来可以借此羁縻北虏各部。”。新入阁的张四维,赶紧先出来表态,支持张居正的建议。

    张四维是极力主张与俺答部的互市政策,靠着四处奔走游说,促成了互市,并得到了当时的首辅高拱的器重,走上了仕途高升的第一步,当时高拱就想举荐张四维入阁。他又深知张居正主张的对北政策是外示羁縻,内修战备之策。

    “臣,也是如此认为。”

    王崇古、吕调阳、定国公徐文壁都纷纷表示支持张居正的意见。

    “臣认为,马政切不可如此轻率。虽说养马不如买马,但如果有大战发生,一战下来马匹折损不知多少,到时候买马能来得及吗?”英国公张溶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随即彰武伯也说道:“臣,赞同英国公所言。”

    万历此时看到有了不同的意见,然后接着说道:”马政即戎政,马政兴衰关系到大明的军队的战力和边防的稳固。张先生所提之策,朕有几点不明。”

    “一是太仆寺常盈仓中的马价银,如何保证不会被挪作他用?”

    万历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疑问。太仆寺改征马为征银之后,常盈仓实际就成了除太仓国库之外,管理马政专项资金的小金库。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制度上的漏洞。马匹要想大量的挪用肯定不现实,但是银子想要大量的挪用就很方便了。

    本来是买马的专项资金,到了后来一旦国库太仓没钱了,大家都把主意打到了这个小金库上。户部、工部、兵部都从太仆寺借银子。崇祯年间累计挪用太仆寺常盈仓的存银达到一千两百多万两。银子都没有了,哪里来的马。

    万历此言一出,张居正的脸色一下就变了。这是他的确没有想到的一个制度上的大问题。他现在是首辅可以保证在票拟的时候不批准其他部门借支挪用,但他的继任者,他敢保证吗?而且如果以后皇上把主意打到这笔钱上呢?

    “二是为何现在以茶换马价格越来越高,但所获好马却越来越少?现在的马市虽然以粮、以布、以绢等物易马,以后会不会也是一样?”万历提出了自己的第二个问题。

    王崇古和张四维听到之后,也是感到背后一股凉气在冒。茶马贸易实际从宣德年间就开始走向颓势。根本原因就是茶马贸易是官方垄断,巨大利润背后,就有大量的勋贵官宦参与到走私之中。

    官茶定价根本就不是按照市场规律来的,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贸易来达到政治上的控制。官茶自然就干不过私茶,因此官方就很难获得好马。

    新开放的马市,虽然交易的品种多了,但如果没有有效管控和合理的政策,以后难免会走回茶马贸易的老路。

    ”三是边镇缺马,太仆寺只管拔银,那购马由谁来管?购买之后谁来点验?”万历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个问题。

    万历知道这个问题以后会更加恐怖,把银子拔给边镇由边镇购马之后,漏洞百出。直接快速催生了边军的另一种腐败,吃马的空饷。

    边镇的军官们拿着银子并不是马上买马。这样买马的钱在手中,养马的钱自然省下来贪掉了,等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