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4章 寻找双排座车(第1/2页)  不辱年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科技工作和对外协作,政府这边是张敬民分管,慰问省里的专家学者也是张敬民提出。陈长勇这么一推,张敬民也不好说什么,就给马运昌说了一下。马运昌以为是要他亲自参加,叹着气说:“敬民呀,心有余而力不足呀。你看我这段时间跑基层太多,成天坐车,骨头节都抖伤了,十天半月也恢复不过来,所以我就不出面了,就算是照顾我了。你找长勇一下,他的时间多一点,刚刚上来,多承担一点责任,也是应该的。就由他给祥兴书记打招呼,然后你们两个就组织落实吧,一个县委副书记,一个政府常务副县长,规格也是足够的,省头的专家学者不会不认同。”

    认不认同这倒不重要,只不过省里好多专家学者的关系,都是通过柴中元这条线拉连起来的,所以要保持和他的紧密联系。他乐意出面做,县里头有什么事,告诉他了,他就主动联络别的人,知道找谁能够解决问题,会亲自去联络作工作。依靠专家学者的理念,基本上就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张敬民的意思,是要把这个事情提升一步,筹备建立专家组,把他们真正网络进来,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马运昌心里很明白这个建议的实际意义,当即表态说,要写入明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就由张敬民构思起草依靠专家学者内容的一段文字,交给办公室原原本本地装进报告里面去,报告出台之前还要加强保密,对谁也不要再提,他担心这种有前瞻意义的词汇被别有用心的人剽窃了,抢先拿去发表贪功,变成别人的思路,那政府这头就算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张敬民和陈长勇商量定了几个人,也确定要亲自去面见柴中元。可是这几天岳母的情况很不好,他有预感,如果这时候他不在县里,恐出现意外谢静雅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想先给柴中元打个电话去,和他另外约时间,可是那边接电话的人回答说,几天都不见柴总,也不知去了哪里。

    张敬民把贺国荣叫来,告诉他参加慰问小组,要去和那些专家学者见一下,认识他们的住处,办公地点,以后去找他们方便。在与他们的交谈之中,注意收集他们的观点看法,建议意见,专家组的筹备过程要前程参与,下步就作为县政府的联络员。

    看着贺国荣略显疲惫的脸,没有休息好,张敬民好想说几句宽慰的话,也不清楚他对举报信的事知道多少,从地委组织部谈话出来,马运昌就打招呼:“先不要声张,最好不要随便说出去,要是不小心把签名的事敞了风,预料不到会产生什么后果。特别是你和长勇,被外面知道了有你们的名字在上面,事情就复杂了。”

    有什么复杂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有相信者,那也没办法,由他去!陈长勇倒是很认真进行分析,说那信上面有贺国荣的名字,他就逃不脱执笔的嫌疑。张敬民反问他:“有签名的人就值得怀疑,那么你、我的名字都在上面,怎么说?”

    “绝对是冒名双排座被黄师傅开出去了,还没有回来。等他回来了通知他带车到政府报到。可是直到天黑,都没有回来,想到第二天一早就要赶路,贺国荣只好亲自去家里看看。

    黄建国的妻子说:“回来了,带口信来家了,还在那边下石头。你看,饭菜都热了几遍。”

    贺国荣忙问:“在什么地方下石头?”

    “好像是在秀美路的什么地方。”

    “我去找。”

    双排座车果然停在秀美路上,黄建国和两个人正忙碌着,贺国荣走上前去看,车上装着几块石头,奇形怪状,不知干啥用的。他们把石头搬下车,用一只大箩筐装了,那两人就抬着走,天色很晚,前面的路灯不亮,三四百米就看不清去向了。

    黄建国看见了走近的贺国荣,忙问:“贺主任,去哪里。”

    贺国荣说:“我来找你,明天车还有人用吗?”

    黄建国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