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章 县试真题(第1/2页)  农家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农家日常最新章节!

    二月下旬去过范表舅家,拜了范家老太太范赵氏寿宴,也就是成池姨婆,回来了照常读书抄书,闲了摘花折枝或抚琴一曲。

    府试在四月,还早。成池不急着赶考,府试考的内容和县试差不多,而且县试案首过府试是潜规则。

    府试主考官还能把县试案首给刷了?那不是显得县试主考官没水平。

    成池忙着找些来钱的道了。抄书?话本子?还是……把视线扫向茶楼外头,布告上还贴着县试名列前茅者的卷子。

    馅饼砸眼前了!

    成池来到县里的书肆老店,集文堂。南街东头第三家就是,外头挂着“书肆”二字白布幡子,打眼的很。书肆挂着牌匾,左右都是店家,所以就竖着单边联,写着“八方文集横通”。

    好似不对。成池想着,以前是“古今名人集诗文”,还是“古今名儒传诗文”。

    “郑掌柜,这是换了?”成池一指那单边联。

    理书架的郑掌柜看见成池,收了手中家伙,说道:“可不是,县里书馆要建了,我这小店是一日不如一日。以后这名家流传的文集得卖不出去啰。”

    掌柜的一叹,又说:“不过建书馆也好,对学子也是好事,有助夷县文风兴盛。”说着摆摆手,扯着笑,“不想了。还未恭喜成大郎喜中案首了,今日可要选个什么?冬里《群英会集》编出来了,小店新进了两套,这书才到。”态度很是殷勤。

    夷县书馆开工在即,书肆生意一落千丈。打理书肆的东家就是老郑掌柜,也是读书人,算是书商、儒商,可儒商也要吃饭。

    “噢?”成池跟着郑掌柜指引,拿起一册,翻了翻,文词优美,言论鞭辟入里,是部质量上佳的好作。这书也就是成套卖,所以才可以等到成池。

    一时见猎心喜,成池直接掏了银子,文集十二册,共六十两银子。书册都是手抄的,字体端正严谨,雕版印刻的会慢上很多,加上印刻的蒙书、科举用书,时集过上一年都不见的出来,甚至还在计划中就出了新时集。成池这边来钱的事还没谈了,就出了笔大钱。

    “您啊,今个是积仁德来了。”郑掌柜笑着,一边说一边给成池收拾书册。

    家里人口多,指着书肆营生,近日书不好卖,就是时新的文集都卖不动,县里的文人大多在观望。说不得夷县书馆包容并间,涵盖百事。开工在即,也舍不得花这个冤枉钱。

    郑掌柜原本订了两套《群英会集》,一套传家,一套卖,想着正好。书虽然贵,可好书谁也舍不得出手,现在买贵些,过段时间想找都是有价无市。

    郑掌柜原本计划的好,两套书钱是额外的,加上其他纸张墨水制书的花费,虽然家里紧些,可等着卖的这套回笼银钱,也就好过了。可谁知正好赶上要修夷县书馆。这边郑掌柜是有苦难言,有这么个铺子,家里却快揭不开锅了。

    “我今日不是积仁德,是给您送财神。”

    “送财神?案首可别和我逗闷子。”

    “掌柜的,你说,我这考县试的诀窍可不可以发比小财?”

    郑掌柜震惊看着成池,“何止是小财,家里子孙读书最是抛费,若有进益良方,那是躺在金榻子上由财神打扇咧!”

    “您瞧,那可不就是财神和金榻子。”成池指着西边人群聚着的地方。书肆就在南街东头,可以望见西边那张贴卷子的地方,外边围着几个文人抄录。头几日来的多些,现在只三五个,反正是从贴榜了就没断过。

    “成案首是说这试卷生意?”郑掌柜回过味来。“抄录印发答卷,也做一时集?”

    郑掌柜想着这是个好主意,方便夷县文人,也能赚笔辛苦钱,可都抄过了,出时集也行。

    却见着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