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五章 皇帝的日常(第1/2页)  大明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着围在身边的文武大臣,老皇帝沉重地叹了一口气:“你们看,你们看,如今是我大明朝的天下,咱还不曾耳目闭壅,可就在咱们的眼皮子底了出了这样的事!咱不知道,确实是咱的过错,但你们也不知道吗?莫非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叫一心遵守规矩、按制办事的官吏寒心不?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可是你们对得起自己的俸禄吗?尸位素餐,都耳聋目盲了吗?”

    这话说得重,打击力也广,只听得“咚咚咚”的膝盖跪地声连绵不绝,午门前数千文臣大臣、侍卫、内侍全部跪在地上,黑鸦鸦一片。

    “回大殿再说。”老皇帝甩着缺了一角的袖子往前便走。

    虎子拉长声音喝道:“起驾——”

    众臣赶忙让出一条道路,灰头土脑地跟在老皇帝身后。

    但是回到奉天殿,坐到御案前之后,老皇帝并没有急于处置欧阳伦一事,而是沉沉说道:“说罢,今天有什么事要议的?”

    众大臣面面相觑,还以为老皇帝要就这事发作一通的,但竟然要压上一压,想必也是顾忌安庆公主的缘故。

    毕竟是虎毒不食子,这欧阳伦若是处置了,叫安庆公主以后怎么过活?

    詹徽刚刚挨了训斥,便想着怎么将老皇帝对他的印象扭转过来,见其他同僚都在你看我,我看你的挨着,便出班奏道:“启禀陛下,前日岳州来报,洞庭湖春日决堤,淹民田无数,致使岳州等地百姓拖欠脱赋数十万石,而税吏催逼不休,臣担心会酿出事故。”

    老皇帝面沉似水,环顾身后的文武百官:“洞庭湖有灾,为何不见报来?”

    他的目光带着压抑的怒气,压得群臣都禁不住低下头来。

    老皇帝锐利的目光转到户部尚书郁新那边:“郁卿,你来说说看?”

    郁新出班奏道:“陛下,洞庭湖每年都会决堤,只在灾情严重与否,臣想等着秋后看看粮食收成问题,不想这粮食尚未收仓,收税的倒已经上门。”

    老皇帝忍着怒气道:“照你这么说,这洞庭湖决堤之事无可避免?”

    郁新踌躇了一下,回道:“这洞庭湖号称八百里,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数千年来,湘资沅澧四水,从四面八方向洞庭湖汇聚,加之北方上游的长江洪峰通过三口泄入其中,迭加在四水洪峰上,更是使得洞庭湖这不堪重负。据记载,从伪元虎口、调弦决口算起,已近百余年,洞庭湖底以每年数厘的速度的沉积,眼下的洞庭湖底已比江汉平原高出数尺,都快成了一个‘天上湖’,要治理洞庭湖,委实不容易。”

    郁新果然博识广闻,这些数据张口就来,令老皇帝心里舒服了一些。

    “治理先放放,照你这么说,还有不少灾民都在水深火热当中?”

    “正是!”郁新深深俯下身去:“如今九江、黄州、汉阳、武昌、岳州、荆州诸郡因动洞庭决堤,粮食歉收,贫民无以为生,而税吏催逼赋税不止,致使湖广动荡,百姓流离失所,这还不算,沿湖两岸的百姓时常为了确保自己这方土地平安,私掘他方的堤岸,使别处决堤,以消水势。”

    曾到岳州练过兵的李景隆出班奏道:“陛下,臣曾闻荆州北路的民众夜掘南岸水势,导致南岸决堤,死人无数,后被南岸百姓察觉,两边械斗,又伤了不少人命。”

    老皇帝沉重地叹了口气,说道:“咱御国二十二年来,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唯起自寒末,无古人之博智,好善恶恶,不及多矣,以致天不佑咱,陷民于疾苦,咱心何安!”

    老皇帝自责,勋贵这边无人出声,文官那边庶吉士、读中秘书解缙出班奏道:“陛下,此乃天灾,无需自责。以天下之大,哪能年年风调雨顺?唯今之计,一是当派人修理疏浚洞庭湖及其何道,再则当遣人运钞前往赈济,或每丁、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