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啤酒城里说啤酒(第1/3页)  唇齿留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月末七月初了。满大街的丁香树头缀满了缤纷喧闹的粉红色花朵,到处飘荡沁人心脾的花香,蛰伏了一个寒冷冬天的人们也彻底苏醒,不再拘泥砖瓦水泥的桎梏,蹦跳着来到大自然的怀抱,欣喜着脱去厚重的冬装后又脱去了春装,更有那时尚的小伙和姑娘,尽情地裸露着健康的臂膀和小腿,在滨北市的大街小巷逛荡。

    滨北市的所有饭店都迎来了生意上的春天。《天天英家菜》也不例外,生意照前段火。有原的心情也不错,和大家一起忙活着。哪里缺人她哪到。

    晚上就等着妈妈来,一起带着当天的卖钱额打车回家。这阵,也是啤酒的销售旺季,啤酒厂的业务员象勤劳的蚂蚁,不断地穿梭在饭店酒店和食杂店之间。

    有一天,送酒员来饭店送酒时,告诉瓶盖可以换钱了,每个五角。这个消息让有原惊讶得目瞪口呆。

    “怎么,啤酒盖变成了钱?”她问。

    “哪的事。”

    送酒员姓岸,单名一个樵字。这时的他,也像一个真正的樵夫那么卖力,印着某某啤酒商标的衣着也简单得只有背心没有袖子了。

    “只是在啤酒内部流行。促销嘛!”

    “何必这样?把价格直接降下来五角,不就结了!”

    有原说。

    “谁知道呢。就是这么个事,我也搞不明白。”

    岸樵摸着脑袋回答。

    这个让有原不明白,也让所有终端的啤酒销售商不明白的惊世骇俗的创举,让初入职场的有原,陷入了啤酒门。

    啤酒销售是滨北市最具活力的经济活动。滨北人爱喝啤酒全国出名。每天,滨北市的大街小巷,人们总能看到装满啤酒的车辆在穿行。

    不管早晨、午间,还是下午晚上,很是活跃。小卖店、仓买、酒吧、还有饭店酒店,都是它们的停靠地点。

    “咣咣咣”,瓷实的。这是瓶子里装满了啤酒的声音,它们的响动告诉着送酒员进门了;“咣当咣当”,这是啤酒箱里空瓶子在放肆而高兴的晃动,这说明送酒员已经卸了酒,开始返回了,也在告诉着店家赶快准备拿钱结账。

    送酒员岸樵一大早的已经送了两趟酒了,可《天天英家菜》的门还关得严严实实。他上了汽车,使劲的按着喇叭,已打算离开了,门嵌开了一条小缝。

    “谁呀,咱家不开早餐,吃大餐要十点以后!”

    开门的是老羌头。他是于副经理介绍来的饭店打更,是某工厂的下岗工人,做事很是尽职守。

    “早餐早餐,谁会上你们家吃早餐!送酒的。”

    岸樵探出头来喊道。

    “你们也真是,饭店晚上将近十一点才关的门,早上怎么会开得早!”

    “你当我愿意呀,累一天了,谁早晨不想恋一会儿被窝子。九点以后大车限行,你给交罚款啊!”

    两人这么说着,老羌头已将门打开,岸樵卸下了十箱啤酒。

    “再卸十箱吧,不够卖的就要去小卖店买,贵不说还麻烦。”

    老羌头要求道。

    “拉倒吧,光打白条不给现金,天天来第二遍取钱。谁管你够不够卖的!”

    “那好,我跟老板说说将钱留下。你这一次就开个绿灯吧。“

    岸樵见如是说,想了想,就又卸进了十箱。

    一天能销十多箱二十几箱的啤酒,多好的买卖呀!其实像《天天英家菜》这样比小吃部大些,又不够档次的小饭店,在啤酒经销商的眼里,这样的啤酒消费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极度不好的表现。

    滨北市是中国啤酒的发源地,也是啤酒厂自诩的中华啤酒之乡。

    据说啤酒最早起源于公元前9000年,叙利亚人在做面包时发现把面包渣扔进水里,过一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