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章 激情澎湃往事回想(第1/3页)  唇齿留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他开始了徒步之旅。四十六年前的同一天。不知为什么这么巧合。也是个阴霾天,也下着雨。云鹏脚上穿的是妈妈做的布鞋。她还保持着战争年代的习惯,每年都给爸爸做鞋。

    后来他来到他们身边,她也给自己做了。自己做的鞋刚开始穿时都是紧的。上脚十天半个月才会合适。爸爸和他的都是妈妈先穿上一段时间再脱给他。但这次时间紧,没来得及。

    新鞋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似的套在脚上,又灌满了雨水,像两只大夹子,让云鹏感到了有生以来的苦楚。他几次想停下来,坐在大雨中不再走。可是不行。路上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辆车通行。他停下来就是死路一条。

    他走啊走啊。雨越下越大。

    求生的还是把他带到了目的地……裕山屯的老郭家。爸爸的警卫员小郭这时已是这个八百户人家村屯的党支部书记。但那时他不能名正言顺的接待他,只能对外说云鹏是他多年失散的外甥。

    农村是宽厚的,农村人也是宽容的。他们知道这个老支书的外甥的来历有些蹊跷,但他们依旧把他当成自己家的外甥。那时的生活并不好,缺吃少穿。但他并不缺。他们从牙缝里省吃食送给他。

    裕山屯是满族和汉民各一半的聚集地。据当地的满族人讲,他们的老祖宗是努尔哈赤的第四子多尔衮,而汉民,则是山东渤海湾的龙口闯关东的老表。

    当地种植黄豆和苞米,主食是苞米和苞米的加工物:苞米面干粮,大碴子粥,汤子和用山东人的超群工艺加工出的苞米和黄豆的混合物……煎饼。

    云鹏刚来时并不习惯。虽然那时经济并不宽裕,但他的生活并不差:有白米吃也不缺肉和菜。刚到时还好。能吃苞米面干粮也能喝苞米粥。

    但惊恐的日子安定下来后就不适应了。见了苞米面的干粮就恶心,就吐。后来干脆光吃菜不吃主食了。他家祖籍宁波一带,是吃鱼长大的,所以他最喜欢吃鱼。但这里没山,水也只是水塘和洼地,也就没有什么大鱼。

    他刚到的那天,舅舅,也就是爸爸当年的警卫员,知道他家饮食的习惯,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盆像手指那么粗、粘粘糊糊的、满盆子乱串的小鱼。

    “这叫泥鳅。你们那里没有吧!可好吃了。我一会儿给你找个会做的,包你吃撑了肚子,再也不想家!”

    舅舅豪爽的说。

    他找来做泥鳅菜的是个小姑娘。她像红灯记里的李铁梅似的扎着一根辫子,穿着红色的卡腰衣服。她的名字也很革命,叫尹红梅。

    “大叔,怎么做,是清炖红烧还是酱焖?”

    尹红梅大声地问着舅舅。她是个大嗓门,进来就亮出了嗓。后来他知道,她是县里宣传队的女主角,凡是样板戏,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里面的女主角李铁梅小常宝阿庆嫂都是她来演。人称金嗓子。

    她没有城里姑娘们的羞涩和忸怩,有的是大方和开朗。她用她唱歌的嗓子对他讲泥鳅鱼的生活习性和如何捕捞它们。她把一把盐扔进盆里,看着它们在里面拼命的扭动。她将它们用剪刀剪去了头,又破了肚,取出下水,也不往锅里倒油,就一古脑儿将鱼们倒进锅里,添了清水和大酱就炖起来。

    那是他一生中吃到的最美的美味。

    这里的菜是以果蔬类为主的。果实类的有茄子,豆角,西红柿和土豆等,不比南方的少,叶菜的品种就没有南方多了,只有大白菜、生菜和香菜几种。

    云鹏的妈妈长在宁波的近郊,素常都是以油菜为主要菜肴。拌油菜,炒油菜,油菜汤,顿顿都以油菜为主。而这里顿顿要吃的是豆角茄子和土豆。夏天里豆角和茄子是顿顿不少的。他们为了省火,就把两样原料一起下到锅里炖,有时只抓一把盐,连油都不放。他喜欢吃鱼,泥鳅鱼也行。但就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