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漕帮(一)(第1/2页)  大宋男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江北也不是全是萧条之地,这里毕竟还有不少曾经是大宋的领土,有些甚至十几年前才从金国回到了大宋的怀抱,不过后来因为贾似道签署的协议,才又转给了大元。

    大元本来也想要来个赶尽杀绝,可当他们看到这些比较大的城市基本上都至少及十万的居民时也有点手足无措了,人太多杀不过来呀,要是全都杀了那一定会造成这些人的强力反弹,说实话这么多人要是都起来造反,别说一个元朝,就算是体量再大个十几倍,也一样会狼狈不堪的,所以只能暂时用怀柔政策对付他们。

    元人的怀柔政策说起来其实也比较不错,毕竟他们的税负是比较低的,这一点在历史上都是很有名的,也不知道元朝的统治者是怎么想的,反正就是不怎么喜欢税收,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抢比较简单吧,所以一直到他们灭亡的时候税负也不算高,只不过其他的各种苛捐比较高而且数量繁多而已,但那也只是针对普通百姓,对于一些豪门大族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反而还让他们觉得这个朝廷挺好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明朝统一全国之后,还有不少汉族文人写诗怀念前朝,毕竟和大元相比,明朝的统治者就有点变本加厉了,而此时历史已经出现了偏离,也许这个时空再也不会出现朱元璋,不会出现大明了。

    下午阳光明媚这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了,虽然已经快到深秋,可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秋天并不热,反而还有点反常的热,特别是每一天下午的时候和几年前的盛夏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就在晒的人昏昏欲睡的灿阳之中一艘小船出现在长江下游一个破落的小小码头边上,船上只有一个戴着斗笠的船工,当船只靠岸的时候他便立刻跳上了码头,熟练地把缆绳系在了岸边的石墩子上面。

    这里据说在很久之前曾经是一个比较繁荣的大码头,很多南来北往的货物都要从此地经过,那个时候金人和宋人虽然也是征战不休,可是真正的大战却已经根本不打了,反而开始了双边贸易,也就在那个时候这里变成了一个繁华之地,而也就是那个时候成了漕帮最鼎盛的一个阶段。

    曾经有人说过当时的漕帮人数最多的时候有不下两万人在这里混饭吃,每天南来北往的船只看不到尽头,漕帮也是日进斗金。可随着蒙古人的异军突起,金人很快就吃不消了,野狐岭一战金人主力被尽数歼灭,而就从那个时间之后金国的国力迅速衰退,而这里也就成了鸡肋所在,在短短的不到十年的光阴中,这里就从一个鼎盛繁华之地变成了破落之地,再也看不到什么商船在这里经过,偶尔出现的也不过就是一些运兵船或者战船。

    说起来这段水域是老天爷赐给漕帮的吃饭之所,此处河道狭窄水流比较湍急,要是顺风顺水自然没有问题,而偏偏要是逆流而上那就成了最大的麻烦,就算是风再大也不能行驶过去,就必须要靠这纤夫拉过去。

    以前吃商船的时候,商人们自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漕帮,毕竟他们是这里的地头蛇,又熟门熟路人手也多,可现在情况变了,一切也就都跟着变了。

    元人根本就不需要漕帮进行拉纤,他们有的是宋军战俘或者投降的士兵,实在不行随便在附近抓一批老百姓也就直接开始干活了,谁还会付给这些人工钱呢?所以就这短短的两年漕帮的人数已经直线下降,从最开始的两万多人到了现在还不到一千个纤夫,而这些人也还是全都靠着偶尔帮着元人拉补给才勉强度日,而元人也不会付给他们足够的报酬,只是随手扔个仨瓜俩枣应付一下而已,所以就算是这些人也一直都生活在温饱的边缘。

    他们不是没想过离开另谋生路,但是元人却根本不允许,由于元人在自己统治的地方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所以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被钉上了渔户的标签,想要另谋生路那真是痴心妄想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