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黄大仙 铁拐李 汉钟离 何仙姑(第1/4页)  金玉仙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除了主角以外,因故事布局的需要,还用了封神演义中没有的几个神仙,这就是黄大仙、铁拐里、汉钟离、何仙姑。但是,在书中没有写明他们的出处,而是直接让他们以神仙的面目出现,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书中的其他人物,都克隆自封神演义,若有人对他们的来历有异议,自然可以往封神演义的作者身上一推了事。但这几个人不同。因为道教的很多神仙,来历都是糊涂帐,法很多。所以在这里写出专门的章节来介绍他们。

    一、黄大仙

    黄大仙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去普遍敬奉的一位区域性大神。建国后,大陆上对黄大仙的信仰已日渐衰微。但是由于出身于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华侨甚多,所以,这位黄大仙随着华侨的足迹,走向世界,成了侨居海外的华夏名神。在香港,黄大仙更是当地第一大神,在香港,去黄大仙庙观光,不需要打听,查一下九龙黄大仙区即可。政区竟然以大仙命名。可见影响之大。有黄大仙区,就有黄大仙。下车几分种就能走到黄大仙庙“赤松黄仙祠”。这里天天都是朝拜者如潮涌,盛况非常。

    这黄大仙到底是怎么来的关于黄大仙的来历也是有很多种法,这里简一下两种主流法。

    第一种法,黄大仙是晋代道士黄初平,是浙江金华人,他“叱石成羊”有术。金华府志卷二十二仙释记载

    晋,皇黄初平,兰溪人。牧羊遇道士,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兄初起寻之四十余年,一日逢道士,引入山相见。问“羊安在”初平曰“在山之江。”初起视之,但见白石,初平叱之,石皆成羊。初起遂绝粒,服松柏,茯苓,亦得仙,后还乡,其族尽亡,乃复去。初平别号赤松子云。

    黄初平因别号赤松子,所以有些黄大仙庙门前的称号上带上“赤松”二字。金化北山于晋代就建有最早的黄大仙祠,赤松观。曾号称江南道观之冠。但现在剩下的遗迹已没有当年的那种规模。但是就是这一种法,也引伸出其它法,一,黄大仙是神农时的雨师。另一黄大仙指的是两个人,是指黄初平、黄初起弟兄二人。但这两种法的公认程度不高。

    香港供奉的黄大仙就是这一种来历。黄大仙庙门前的大石坊上写着“金华分迹”,意思是金华是黄大仙的仙乡,这里是金华祖庙派生出来的分庙。

    第二种法来自于历代神仙通鉴,是在第一种法的基础有所重新加工。事迹相同,但把时间提前了几百年,贯籍也不是金华,而是东周时的晋国人,又衍生出黄初平成仙后的一些事迹。“初平归淮阴黄石山,改名黄石公”。后来来到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的一个桥上,成了圯上老人,诲教张良。圯上老人教诲张良的事情在史记中的留侯世家篇里有详细记述: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张良熟读兵法,助刘邦夺得天下,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杰。后来“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

    书黄大仙的来历采用的就是这种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