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王重阳、丘处机、全真教(第3/6页)  金玉仙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前,王重阳从未去过山东,也不像现在有电话、qq、sn可以预约,有高速交通工具可以乘坐。也没有人和他联系过,在以后的传道过程中,又怎么一定是“丘、谭、马、刘”同时成了他的弟子呢然而两年之后,现实验证了王重阳上清宫题诗的结论是千真万确的。

    这确实是一个谜,后人也有欲证其伪的。但总是在一番求证之后不由得叹服。王重阳预知未来的能力,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史料记载大定九年十月,王重阳率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人西归,次年一月殁于大梁今河南开封。葬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万寿宫。全真道尊为祖庵或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二、全真教的仙道理论

    王重阳能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打出了一方天地。除了社会和时代的原因,除了其学识和个人魅力,其自成体系的全真教教义,也是受之者众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1、独特的三教合一理论

    尽管魏晋以来就有“老子过函谷关化胡”传,更有老子化胡经传世以及“三教出一门”学的形成,但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力倡三教合一则是王重阳创立全真道的一大特点,道教的道德经、儒家的孝经、佛教的心经则为道教全真教派的必修经典。当年他在“活死人墓”四角各种植一棵海棠树,就言称“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在他的言论、著作中,“三教出一门”、“三教合一论”更是俯拾皆是。如在金关玉锁诀中“三教者,如鼎三足,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树生三枝也。”在示学道人诗中“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来做一家。义理显时何有界妙玄通后更无加。”又有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在答战公问先释后道中称“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等等。他认为儒主“理”,佛主“性”、道主“命”。要人们忘情去欲,才能“心虚气住”,“气住则神清,神清则德合道生”,达到“三教圆融”的全真境界。

    2、道教的平民化

    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前,尽管道教有许多教派流行,但都是以炼外丹为主,服食金丹以求飞升,霞举成仙为目的丹鼎类修行方式。丹鼎教派把选择门徒、传授丹经、烧炼金丹等活动搞得非常神秘和复杂。再加上团汞炼丹这种修炼得有相当的经济条件做后盾。所以在全真道之前的道教只能是一种上层宗教,贵族宗教。而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教则彻底颠覆了在这之前所有道教流派的修行方式,以“普济众生,遍超庶俗”的理念,使全真道教成为了一种平民宗教。从而在民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全真教的修行方式重在修心。在重阳立教十五论这篇不足1500字的文章中,对于全真教的修行做了相关的论述,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细则,如出家者须投庵谭处端后来略微修改了出家修行的理论,认为在家也可以修行,“忠孝仁慈胜出家”,这一修改承认了“居士”,使全真道更加适合民情而有利于其发展,身有所倚,身安则心安;学习经书、精通药物、以高明者为道友等等。一是强调修心,论述打坐、降心、炼性等要领,丹成则身在人间,心在天上等等。三是修行者应该通悟的境界,炼性为修道之根,入圣则形寄于尘中,心明于物外,则神、性居于仙境,即身在凡而心在圣境。

    比之于丹鼎教派,全真教的修行方式则重在修心,重在控制令人沉沦的世俗yu望。修行方式的简化,使全真教能走向平民,并在大众中产生轰动效应的前提条件。

    3、成仙证真的简单化

    全真道教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也不信白日飞升之。只要修心养性即可。按照道教的法,就是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