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25章 高帽戴不起啊(第2/3页)  与大明同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自然也是他,正式的诏书都是钦差使臣,一般是不用太监的。

    这道旨意有点长,但说的都是一些称赞夸奖勉励的话,什么抚女真四百余族,拓地数千里什么的,听得朱植晕头转向,最后的重头戏却是老朱赏了四个字。

    礼部主客司郎中贾元仪带着两名下属,抬进来一块长约五尺、宽约两尺的黑底金边匾额,上面不但有老朱的亲笔烫金大字“治边贤王”,右下角落款处还有老朱用以册封、赐劳的“皇帝行宝”之印。

    “父皇如此赞誉,儿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一点微功愧不敢当啊!”朱植抹了一把冷汗,既然匾额赐下来,当然还是得让侍卫收下抬走,到时带回广宁挂在承运殿上,权威是有了,可也如芒在背,这是一下就被老朱画个圈圈给框住,自古名声累死人,这顶高帽真是戴不起啊。

    王平将宣读完的诏书递给朱植收好,笑着拱手道:“恭喜殿下啊!如此大功何必太谦,但事情还只开个头,接下来还需要殿下多多费心,不过兵部与左军都督府的事还好,尤其是工部营缮司,呵呵……”

    “好说好说……事情总是要做的嘛!”朱植哪能不明白,立卫筑城是兵部调拔军户,左军都督府验收统管,工部负责规划营建,户部多少还是会掏一点钱粮。

    可按习惯,朱植还是得倒贴一半,不过这得谈谈附加条件,让工部、兵部给战船、增调运军、再加大水师编制,不过这事王平可能也做不了主,他只能向朝中转达朱植的要求。

    不料王平语不惊人死不休,又道:“既然辽东要升行省,辽阳作为省台治所没问题,沈阳作为都司治所则卫城需要扩建。而韩、沈二王这几年要就藩,韩王建国于开原不变,沈王得换封地,这件事上,圣上想听听殿下的意见。”

    负责给这俩小弟建藩国,这是朱植前年回京朝见时答应过老朱的,那就推脱不得,这亲情关系上也不好讲什么条件,但给沈王换封地却让自己提建议,以老朱的想法,十有八九是看上锦州城,因为辽东除此之外没有大城,也没有合适的地方了。开原以北都太冷,老朱肯定不乐意。

    可沈王若真调到锦州的话,对朱植一点好处都没有,他的三护卫肯定是就着广宁三屯卫了,就王府那一群大爷还得供养着,到时还与自己争抢各种工厂红利,这万万不行,既然一定要来,那就让他去四平卫,或者去东宁卫(通化与新宾一带)辖地,这样他们还能与朝庭和辽王府都分担一点事务。

    “谢王侍郎转告,本王届时再上奏吧,不过韩、沈二王才十五岁,就藩应该还需要等上一两年,至少要把辽东稳下来再办他们的事,今年本王打算扩大规模屯田,以减少从朝鲜购粮,对了……南洋诸国大量进贡西洋布及一些奢侈品的事还在持续吗?”朱植想到这个有点担心,若朝庭再来一波西洋布,那真是毫无办法可想了。

    王平笑道:“目前已经在减缓,南洋撮尔小邦没多少出产,西洋布都是帖木儿国撒马儿汗转手过来的,所以朝庭决议让燕王西征去敲打敲打,估计到下半年,南洋就不会再有西洋布进贡,而且我朝的丝绸瓷器也决不会因此降价,香料进贡也勒令他们减少,粮食则增加,价格也提了一点。”

    “不错啊!就是要这样宏观控制,凡是大明要的可以适当提价,大明不缺的则给他降价回赐,如此与外蕃斟合,朝庭才能掌握。另外持有大明斟合的诸蕃都用大明铜钱,使得大明铜钱始终是不够用,朝庭既然有了满套儿金矿的黄金,不知有没有发行金锭?”朱植对这个很上心,毕竟码头的船上就带了一小批银锭,以后看是让朝鲜居中兑换还是自己换,这还得看情况。

    王平回道:“金锭是赏赐诸王和一些勋贵,户部也库存了一些,这是不发行的。不过从南洋诸国换到了一些银锭和铜料,今年已经增发了一批官银和铜钱,宝钞今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