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总是关山旧别情(第2/3页)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股空谷幽兰的清新之意,沁入汪寿昌那颗黯淡的心。

    刚才还是丽阳普照,波光潋滟的东湖,忽然天气突变,阴云蔽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种迷人的景色。

    湖光佳人,相映成趣。汪寿昌灵感顿至,错把东湖当西湖,更把西湖比西子,挥毫写下了一首佳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中虽然是写锦东湖畔的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汪寿昌初遇柳好好时为之心动的感受。

    当时只有十三岁的柳好好,对于见识美人无数的汪寿昌而言,最多只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并无情欲可言。而真正吸引汪寿昌的,应该是柳好好的聪颖乖巧,是她虽流落风尘却不落于俗世的独特气质,就像一块浑然天成的璞玉,而汪寿昌就是那个独具慧眼的人。

    一连几天的宴会都有柳好好坐陪。起初,好好以歌伎兼清客的身份赋诗侑酒,这样就有了多次展现自己才艺的机会,她的文才和见解往往使在座的许多人折服。

    汪寿昌说她“诗酒之外,尤见才辩”,就是说,她不仅是酒量惊人,还是斗酒诗三篇,并且思维活跃,擅长辩论。

    以后的事实证明,好好确实是有才,她荣获过多个“第一”:是四川第一的女诗人;是元代第一的女诗人,还是第一个拿过省政府奉禄的女公务员。

    说柳好好是公务员,因为她担当过“校书郎”的职位。这是只有进士出身的男人[大学以上水平]才能当的文职官员!

    随着对柳好好的了解越来越多,汪寿昌觉得让她只当个“花瓶”似的角色实在是屈才,他便把柳好好调到自己的平章府,让她参与原来由幕僚们做的案牍方面的工作。并且还打算上报朝廷,正式下文件让柳好好任校书郎[相当于省办公厅秘书]的官职。

    但是属下劝阻他说:“军务倥偬之际,奏请一艺伎为官,倘若朝廷认为有失体统,岂不连累帅使清誉;即使侥幸获准,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易给不服者留下话柄,望帅使三思!”[这个人的意思是说:大人,您把一个歌舞团的女演员调到政府任职有点不靠谱,影响大人您的名誉啊!她年龄太,皇上也不一定相信她的才能。再说了,来衙门办事的人,进门一看,在一群大老爷们当中,坐着个穿超短裙的姑娘,也有点不成体统。]

    汪寿昌想了想,也对,就暂时把这事搁下了。

    汪寿昌虽然打消了替好好请官的主意,然而女校书的名头已经在私底下叫开了。而柳好好虽然没有转入正式编制,但却是实实在在地担任起了校书郎的工作,算个编外政府工作人员吧,而且是级别比较高的工作人员。

    并且汪寿昌在转输云南的军需时,也带上了柳好好,使枯燥的路途生活增添几分情趣。

    四《好好诗其九》杜牧诗

    旌旆忽南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hu首尾衔接的船]

    深秋,军需已备齐,大队船只一艘接着一艘,浩浩荡荡的沿岷江顺流向南而去。歌韵装满了船仓,柳好好那清亮的歌声飘荡在岷江的两岸,也激发了老帅那久沉的激情。

    秋霜凋谢了楼前的树叶;黄沙温暖了河边的蒲草。冬去春来,就连楼树和溪草也喜欢上了柳好好的歌声

    五《塞下曲其一》李白诗

    伍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在北方戍边的元帅秃剌接到调令后,率领万户侯孛罗c周戡等将领向南一路赶来,等到达云南的时侯已是至顺元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