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西门庆——徽商的缩影(第1/7页)  金瓶梅里的经济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西门庆——徽商的缩影——金瓶梅里的经济学

    文/黄立云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商人活动的长篇小说,之所以在明朝出现一部反映商业活动的小说,绝非偶然,它与明朝发达的商品经济有这直接的关系。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继汉、唐之后又一个兴盛时期。无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明朝都有辉煌的成就。特别是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在全国范围内有了较大的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商人活动频繁,市民力量不断壮大,在一些手工业行业中,稀疏的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正是因为明朝的大量商业活动,各色商人的种种努力,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且形成商人特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对当时的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因此,出现描写商人活动的小说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以说,《金瓶梅》是明朝社会商品经济的产物,是明朝社会现状的反映,因此,小说主人公的商业行为,是明朝中晚期商业情况的缩影,更确切地说,它是徽商的缩影。

    之所以说西门庆的商业行为是徽商的缩影,这是因为:

    一、临清是徽商的大本营

    中国的商业和商人活动,很早就有。先秦时期,商朝人善于经营,商人社会地位也较高,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资产雄厚的大商人。秦汉时期,朝廷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商业仍有所发展。隋唐时期,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出现柜坊和飞钱。宋元时期,商品种类繁多,城市商业发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明清朝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大量的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业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明朝的商品经济发展,造就了很多商业群体,最著名的是晋商和徽商。相对晋商而言,徽商则是后期之秀。徽商是安徽商人徽州籍商人群体的总称。徽商经营范围很广,对食盐的经营尤为重视。徽商是靠食盐起家的,因投资盐业而暴富。徽商从明初至清末兴盛了数百年,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出现了拥有资产百万乃至千万以上的大富商。

    商帮各有自己的活动区域。

    徽商活动范围很广,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有“遍地徽商”之说。江南各地有“无徽不成市”的流行语。金陵、苏州、扬州、两湖、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等地都是徽商活动地区。这里特别要说的是,山东临清十九皆徽商占籍。明谢肈淛《五杂俎》里说:“国家取士,从郡县至乡试,俱有冒籍之禁,此甚无谓。……山东临清,十九皆徽商占籍。商亦籍也。往有一学使苦欲追逐之,且有祖父皆领山东乡荐,而子孙不许入籍者,尤可笑也。”可见临清的徽商之多。

    临清商业发达,有两个原因,一是借大运河运输之便,商品流通快捷方便。二是与北方辽东商品的集散地。在明朝隆庆、万历时,有数据可查的商店统计如下:临清有缎店32家、布店72家、杂货店65家、瓷器店20余家、纸店24家、辽东大店13家、典当百余家、客店大小数百家。(《明神宗实录》卷三七六,根据万历三十年九月记载及其他资料统计。)可见临清商业规模之大。这些商品大多来自南方,自然徽商具有优势。第九十二回,“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码头去处,商贾往来,船只聚会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书里所描写情景与历史资料基本相符。

    因为临清是徽商大本营,临清的商人多是徽商,临清的商业行为即是徽商的行为,临清的商人现象既是徽商的形象,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