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3晟、楠回京(第1/4页)  彪悍农女病娇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因为修桥铺路的事情,轩辕玉晟和韩一楠在青城郡耽误了大半天。在陈府住了一夜,轩辕玉晟和陈大人谈了许多,都是青城郡未来的发展方向。

    年轻人的思想推陈出新,陈大人受益匪浅,眼界被拓宽了许多。第二日清早,陈大人夫妻亲自将两人送上船,挥手告别。

    在明月新城众人的期盼中,轩辕玉晟和韩一楠二人终于进了京城。

    回京两人首先要入宫向皇帝和赵贵妃请安。在宣政殿,轩辕沅陵身边只有伺候的海公公,轩辕玉晟和韩一楠行礼后赐座。

    “那个土豆,按照你们提供的技术,户部已经写成册子,送去凌源郡。凌源上的奏折,土豆,已经按照要求将种子种下了。”有了新物种,还是个能丰产的,这对大秦百姓是个福音。

    轩辕玉晟道:“父皇,我们在莫家沟也种了一块地,能及时了解生长情况。”

    “不错!”莫家沟也种了一块地,轩辕沅陵认为这样好,能清楚知道土豆生长过程。有什么病虫害,可以及时处理,积累经验。

    又问:“你们去年种的那个油菜长得如何了?”

    “回父皇,油菜长势良好。还有一个月就能开花,割了油菜整田就能插秧。”油菜收割和水稻插秧及时衔接,不会耽误水稻种植。韩一楠解释道,“油菜不用枯黄后收割,就是九成熟十成收。如果油菜十成熟,那豆荚一碰就炸了,全撒在了地里无法收回去。在花期结束后二十五天左右是最佳收割时期,这个时候油菜籽的出油率最高。”

    “说的很有道理!”轩辕沅陵点头。

    轩辕玉晟补充道:“父皇,关于油菜种植,莫家沟的村长和族长已经详细记录下种植过程,只等油菜收获后,整理成册,献上朝廷。”

    “莫家沟的人,甚至整个青城郡的百姓,在你们的带领下,眼界和思想比别的地方的村民有提高。咱们大秦要是多几个青城郡和明月新城,何愁不强大。”轩辕沅陵眼中都是期望,“这季油菜收的种子,秋天够五峡镇的百姓种了吧?”

    “回父皇,够了!”韩一楠又将玉米的事情说了,“在凌源郡,我们还发现了一种新作物,金黄色的玉米。因为种子只有一小布袋,里面还有许多被老鼠和虫子糟蹋了的坏米。我们就拿回了莫家沟,筛选出了好种子育秧。

    玉米如果能够顺利种下,到了秋天,一亩地能产七八百斤。玉米磨成面人可以吃,也可以喂猪,酿酒。而且玉米只要种在旱田里,管理好就能生长结种子。总的来说,就是好种植,产量高。”

    “一楠让她外祖种的玉米已经种到了地里,是春玉米,春玉米收获用来做种子。玉米春天采用温鹏育秧的话,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年可以种两季。”轩辕玉晟将自己根据韩一楠说的总结出来的册子,交给轩辕沅陵。

    “好!”看过册子里的内容,轩辕沅陵满意的点头,“有一楠外祖父和莫家沟村长族长一起看护,定是没问题。”

    说了这些种植的事情,轩辕沅陵又拿出一本奏折:“凌源郡奏折中写了许多感谢晟王和一楠县主的话,很诚恳,朕深感欣慰。你们去了一趟凌源郡,给他们带去了这么好处,是该好好感谢你们。”

    “不过是生意往来,各取所需。那椰子和菠萝也好运输,价格又低廉,我们做成罐头正好。”作坊成品和利润轩辕沅陵基本上都知道,轩辕玉晟和韩一楠也不藏着掖着,大方说了出来。

    轩辕沅陵让海公公把凌源郡的奏折拿去给两人看,脸上都是慈爱:“这以后大秦的江山都要交给你们,交给你们朕也放心。”

    闻言,轩辕玉晟忙拉着韩一楠跪下:“父皇,儿臣和一楠并没有......”

    “哎!”轩辕沅陵阻止轩辕玉晟继续说下去,“如今你俩是民心所向,这胆子也只有你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