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一百一十八顷;其兄谋财构陷无辜,聚敛上亿的财富。相对而言,外戚一党的窦武等人却比较清正, 因此贵族李膺、太学生郭泰、贾彪等人与外戚一党联合,对宦官集团进行激烈的抨击。这些人通常被称作“士人”,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士大夫。他们这些士大夫一般品德高尚,时称君子,当时较有名气的士人君子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 等外号:
“三君”指窦武、刘淑、陈蕃三人,为“一世之所宗”,即值得世上人学习的榜样;
“八俊”指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寓等八人,为“人之英”,即人中英杰;
“八顾”指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步等八人,为“能以德行引人者”,即道德可以为他人榜样的。
“八及”指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等八人,为“能导人追宗者”,即可以引导其他人学习三君等榜样的。
“八厨”指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等八人,为“能以财救人者”,即不惜家财,救助有难者的。
当时世人都以这些人为君子,所以朝中大臣自公卿以下,都是畏惧被他们指责贬损,皆登门拜访他们。
而第一次“党锢”起因是在公元166年(延熹九年),宦官赵津、侯览等党羽与张泛、徐宣等人为非作歹,并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期望以此逃脱惩罚。而官员成瑨、翟超、刘质、黄浮等不畏权贵,在大赦以后仍然按律处置了这些人。因此宦官等人向桓帝进言,而桓帝听信一面之词后,重处了这些官员。
于是朝中重臣、位列三公的太尉陈蕃、司空刘茂一同向桓帝进谏。桓帝听后不悦。因此刘茂不敢多说。而陈蕃则独自上书,以汉初“申屠嘉召责邓通”和“董宣追劾湖阳公主”的例子为受罚的官员们辩解。并要求桓帝“割塞近习与政之源”清除宦官乱政的不正之风。可是桓帝并不理会于他,于是宦官们更加嫉恨士大夫,虽不敢加害名臣陈蕃,但对其他人则大加报复。因为朝中大臣、地方官员以及民间百姓大多站在士人一边,并纷纷指责宦官乱政,为非作歹,排斥忠良。可导致的结果却是纷纷被免官,如成瑨,刘质等好官最终在狱中被害,岑晊、张牧等人逃亡。
而河南尹李膺,在大赦后处死了蓄意在赦前杀人的张成之子。这张成为宦官的党羽,宦官一党遂让张成弟子“牢修”上书,诬陷李膺等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至此士人与宦官间的矛盾开始爆发!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