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五章【约战渤海之滨】(第1/4页)  龙武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戚继光在京城守卫战中在军中名声大噪,但是戚继光也差点因为自己的《备俺答策》差点又让自己陷入牢狱之灾!而他写的这本书文王、武神候、陆炳、张侠等人都翻看过,对俺答的策略确实不错,但是里头却出现了要改军队祖制,这让文王和武神候等人十分认可。不过徐渭和胡宗宪知道皇上一定不会认可改祖制,而徐渭对文王也提到过:“殿下,当年武神候曾提议改祖制,可是陛下并未认同!”

    文王道:“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就算我是允炆一脉,若此事交到我头上,恐怕我也会犹豫不决!”

    武神候道:“皇叔,这有什么可犹豫的!我就不明白了!明明这是一条必行之路,也是强国之策!为什么皇叔和皇兄却这么犹豫呢?”

    文王道:“正武,你还是太直了!若以国之根本而论,这改制之路必能强国!可太祖皇帝考虑的要比我们多得多!在加上只要牵扯到改制就一定会涉及到朝廷内党派的利益!这种事小则民变,大则国伤!长远来说是不错的策略!但任何一个在位的君王都不会轻易的去改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武神候道:“制度要审时度势,现在这种制度若在持续下去一定祸国殃民!”

    文王道:“难道你认为你皇兄就不这么认为吗?他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此法可行!但是太祖之所以定这条,也是恐制度改革后将让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伺机而动!做事不能只考虑好的情况,更要考虑不好的情况!历朝历代凡造反者大多都是手握军权之人!而太祖皇帝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才会设屯田制,这样无战为农,战时为兵!可以自给自足!不过这样的弊端就是现在看到的,农不为农,兵不为兵!但反着想,若现在各个将军手握兵权,若民心所向,功高盖主!你作为皇帝你应该如何去办?”

    文王这么一说武神候终于知道,当年为什么边关之策皇兄妥协了下来,但是改制则并未妥协!而徐渭道:“殿下分析的极是!”

    武神候道:“若这么说来。这改制就是不可行之策吗?”

    文王道:“可行,不过我们我们需要一个刺头!”

    武神候道:“可是上哪里找这样的人啊?”

    文王将《备俺答策》放在武神候手中道:“这不就是那个刺头吗?”

    武神候道:“戚继光?”

    徐渭笑了笑对武神候道:“神候,这件事不可操之过急!而且我们还要用时间平衡掌控这件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等这个小子搞出点名堂来再说也不迟!”

    而胡宗宪也亲自找到戚继光让戚继光莫要太锋芒毕露,让他将《备俺答策》加以修改,并找来徐渭将其中利害关系讲明!戚继光无奈妥协,而这本后来修改的《备俺答策》也由胡宗宪呈上朝堂,严嵩、徐阶、嘉靖也都翻阅过!认为此人可用,是个能折腾的小鬼!

    而后戚继光因护城有功,文王和武神候、严嵩、徐阶、陆炳、张侠、胡宗宪、张居正的想法是此人还需要历练历练,所以最后还是要回到山东镇守,以防倭寇!

    嘉靖二十九年至嘉靖三十三年一直在翻翻山东沿海的倭寇,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而这段期间戚继光也算在山东闯出了名堂,而且将山东一地的海患控制在低风险线上!

    而胡宗宪则在此期间接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并重用俞大猷,在浙江力抗倭寇!虽为严党不过却忠心爱国!实属权衡下的无奈之人,不过却也让俞大猷看出,此人是被形势所迫而成为严党一派中人!

    不过这几年俞大猷确实多多少少的让胡宗宪有点难看,毕竟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而胡宗宪也知俞大猷是个能人,所以也就任由他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